[實用新型]一種電動助力車鞍座有效
| 申請號: | 202320868672.9 | 申請日: | 2023-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9584366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25 |
| 發明(設計)人: | 馮盛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遠市征達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J1/00 | 分類號: | B62J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深川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6058 | 代理人: | 李煥煥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太和***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 助力車 | ||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動助力車鞍座,包括:鞍座本體,其四周側端面均為弧形面向中部匯聚,所述鞍座本體前端的弧形面在高度方向上低于后端的弧形面,且所述鞍座本體中部具有凹陷部,以讓鞍座本體前端、中部、后端之間的形狀近似于波浪線符號。本實用新型取消了傳統鞍座前端尖突結構和側端倒角過小而擠壓、摩擦騎行者會陰部的問題,通過將鞍座本體的四周側端面設為弧形面結構,能夠避免騎行者在騎行過程中因擠壓、摩擦會陰部造成不適感和損傷的問題,提高騎行的舒適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助力車零部件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動助力車鞍座。
背景技術
隨著道路交通的日漸擁堵和綠色出行理念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喜歡在出行時選擇電動助力車騎行。
但是,傳統的電動助力車座墊前端均設計為尖突狀的結構,且側端倒角過小對騎行者(尤其是男性)極不友好,長時間騎行過程中會對會陰部造成擠壓和摩擦,不但影響騎行的舒適性,而且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解決以上問題成為當務之急。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能夠提高騎行舒適度的電動助力車鞍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動助力車鞍座,包括:
鞍座本體,其四周側端面均為弧形面向中部匯聚,所述鞍座本體前端的弧形面在高度方向上低于后端的弧形面,且所述鞍座本體中部具有凹陷部,以讓鞍座本體前端、中部、后端之間的形狀近似于波浪線符號。
可選地,所述鞍座本體前端弧形面的曲率半徑小于后端弧形面的曲率半徑,以讓鞍座本體前端的弧形面凸出長度大于后端弧形面的凸出長度。
可選地,所述鞍座本體兩相對側端的弧形面曲率相等,且均大于鞍座本體前端、后端弧形面的曲率半徑。
可選地,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深度小于所述鞍座本體弧形面的曲率半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取消了傳統鞍座前端尖突結構和側端倒角過小而擠壓、摩擦騎行者會陰部的問題,通過將鞍座本體的四周側端面設為弧形面結構,能夠避免騎行者在騎行過程中因擠壓、摩擦會陰部造成不適感和損傷的問題,提高騎行的舒適性。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示意圖。
圖中:1、鞍座本體;11、凹陷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參照圖1-2所示,一種電動助力車鞍座,包括:
鞍座本體1,其四周側端面均為弧形面向中部匯聚,所述鞍座本體1前端的弧形面在高度方向上低于后端的弧形面,且所述鞍座本體1中部具有凹陷部11,以讓鞍座本體1前端、中部、后端之間的形狀近似于波浪線符號。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動助力車鞍座,采用以上結構,取消了傳統鞍座前端尖突結構和側端倒角過小而擠壓、摩擦騎行者會陰部的問題,通過將鞍座本體1的四周側端面設為弧形面結構,能夠避免騎行者在騎行過程中因擠壓、摩擦會陰部造成不適感和損傷的問題,提高騎行的舒適性。凹陷部11的設置則可以避免騎行者在騎行過程中股部滑移的現象。
可選地,所述鞍座本體1前端弧形面的曲率半徑小于后端弧形面的曲率半徑,以讓鞍座本體1前端的弧形面凸出長度大于后端弧形面的凸出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遠市征達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清遠市征達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2086867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節段預制單箱單室變高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施工結構
- 下一篇:展翅扇改進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