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第三排安全帶的布置方法、卷收器安裝結構總成及車輛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595231.0 | 申請日: | 2023-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605172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躍飛;王建洪;唐林;曾俊;藺昭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2/22 | 分類號: | B60R22/22;B60R22/24;B60R22/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泰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韓來兵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第三 安全帶 布置 方法 卷收器 安裝 結構 總成 車輛 | ||
本申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第三排安全帶的布置方法、卷收器安裝結構總成及車輛。布置方法包括:調整安全帶下端第二固定點與安全帶上端固定點的位置,使得所得到織帶區域滿足在頸部極限點和肩部極限點之間,確定出鎖扣的布置位置與吊環的布置位置。根據卷收器的織帶出口方向和上端固定點的位置,確定安全帶下端第一固定點,進而確定卷收器的布置位置。卷收器安裝支架焊接在后輪轂包內板總成上,通過與后輪轂包上的梁系結構連接形成網狀結構,更好地能進行力的有效傳遞,提升了卷收器的強度及剛度。該支架同時為車輛二排、三排安全帶卷收器提供安裝點,減少了車輛零件數量,降低了制造過程,提高了車身精度及車輛輕量化水平。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第三排安全帶的布置方法、卷收器安裝結構總成及車輛。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乘用車向電氣化轉型,車輛驅動用的動力電池大大地增加了車輛整備質量,故當車輛緊急制動或發生碰撞時,其慣性或瞬間動能的交換亦隨之增加。汽車安全帶是車輛被動安全的關鍵零部件之一。安全帶保障車內乘客因車輛緊急制動或發生碰撞時能很好地被約束在座椅上,避免乘客因慣性向車前沖擊或發生反轉時被甩出座椅甚至車外,進而產生二次碰撞傷害,因此其布置方法、安裝點的可靠性及其產品質量直接影響著車輛的質量以及車內乘客的安全。汽車安全帶卷收器通過車身上的安裝支架固定在車輛上,該支架的剛度、強度等性能直接影響著安全帶的服役性能。
面對日臻復雜的工況,一方面,缺少能滿足車輛輕量化、制造方便、精度高的七座車輛后排安全帶布置的可行方法,使得安全帶在使用過程中無法滿足車內人機工程;另一方面,七座車輛后排安全帶布置,安全帶卷收器安裝支架零件結構復雜,重量大,對整車成本、重量均帶來一系列問題,與目前輕量化需求相悖。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第三排安全帶的布置方法,其使得安全帶在使用過程中滿足車內人機工程的要求;本申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種卷收器安裝結構總成;本申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種車輛。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第三排安全帶的布置方法,所述安全帶包括卷收器、織帶、吊環、鎖舌和鎖扣,所述織帶的一端位于所述卷收器內,所述織帶的另一端與車輛的地板總成固定連接,其中,所述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以所述吊環的安裝點為安全帶上端固定點,以所述織帶與所述地板總成的連接點為安全帶下端第一固定點;
在車內座椅上布置人機工程假人,確定出所述假人的頸部極限點和肩部極限點,以所述鎖扣的鎖孔中心點為安全帶下端第二固定點,將所述安全帶下端第二固定點與所述安全帶上端固定點的連線在Y向平面內延伸,延伸面與所述假人形成的交線向兩邊各延伸預設距離,得到織帶區域,調整所述安全帶下端第二固定點與所述安全帶上端固定點在各自法規區域內的位置,使得所得到織帶區域滿足在頸部極限點和肩部極限點之間,確定出所述鎖扣的布置位置與所述吊環的布置位置。
根據所述卷收器的織帶出口方向和所述安全帶上端固定點的位置,確定所述卷收器的布置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安全帶上端固定點與所述座椅中心點的Y向距離不小于140mm。
進一步地,所述安全帶下端第一固定點與第三排座椅R點的Y向間距不小于120mm。
進一步地,所述預設距離為所述織帶寬度的二分之一。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第二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卷收器安裝結構總成,其包括卷收器安裝支架和后輪轂包焊接總成,所述后輪轂包焊接總成包括后輪轂包外板和后輪轂包內板,所述卷收器安裝支架分別與所述后輪轂包外板和后輪轂包內板焊接,所述卷收器安裝支架包括板體,所述板體上設置有第一安裝位和第二安裝位,所述第一安裝位用于安裝第三排安全帶的卷收器,所述第二安裝位用于安裝第二排安全帶的卷收器;所述第一安裝位的設置位置通過本申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第三排安全帶的布置方法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59523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拉曼增強活性襯底和制備方法及應用
- 下一篇:一種斜視內窺鏡物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