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硼中子俘獲治療的皮膚貼片、其制備方法及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426400.8 | 申請日: | 2023-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4074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振華;王學一;劉會芳;李佳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K9/00 | 分類號: | A61K9/00;A61M37/00;A61N5/10;A61K41/00;A61K47/32;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丙林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中子 俘獲 治療 皮膚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用于硼中子俘獲治療的皮膚貼片、其制備方法及應用,涉及生物醫藥技術領域。以聚乙烯醇(PVA)和BPA形成的大分子硼藥改性物作為基底和針尖的材料,制備形成皮膚貼片,以皮膚貼片可以通過透皮給藥的方式,代替傳統的靜脈滴注給藥方式,避免了目前BNCT治療過程中邊滴注硼藥邊進行中子輻照的不便;能夠有效提高硼藥BPA在腫瘤中的富集程度以及硼藥在腫瘤位置的滯留效率,也極大地提高了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的蓄積比例(T/N),降低了正常組織的毒副作用,有效提升了硼中子俘獲治療的療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醫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用于硼中子俘獲治療的皮膚貼片、其制備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BNCT(硼中子俘獲療法)是一種新型放療技術,對局部侵襲性腫瘤顯示出極好的抑制作用。BNCT將具有腫瘤靶向能力的10B藥劑輸送至腫瘤細胞,進行熱中子照射,通過核反應產生4He2+(α粒子)和7Li3+粒子,產生的粒子具有很高的輻射能量和極短的輻射范圍(分別為9μm和5μm),其殺傷作用僅限于攝取10B的細胞,從而選擇性地殺死目標細胞,對未攝取10B的正常組織損傷極少。
目前,BNCT主要是使用小分子硼藥作為臨床試驗,如(L)-4-二羥基硼苯丙氨酸(BPA)和硫基十二硼烷二鈉鹽(BSH),但這種小分子硼藥具有腫瘤選擇性差、水溶性差、血液半衰期短、腫瘤組織藥物富集度低以及滯留時間短的缺點,嚴重限制了BNCT的效果。
目前,臨床上小分子硼藥應用于硼中子俘獲治療時常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導致硼藥在組織中的積累的T/N比很難突破2:1-4:1的范圍。而且BNCT過程中需要邊滴注邊進行中子照射,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因此,開發基于BPA的新型給藥方式,是目前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鑒于此,特提出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硼中子俘獲治療的皮膚貼片、其制備方法及應用,旨在有效提高硼藥在腫瘤中的富集程度,及其在腫瘤位置的滯留效率。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硼中子俘獲治療的皮膚貼片,包括:包括基底和在基底上呈陣列分布的針尖,基底和針尖中均包括硼藥改性物,硼藥改性物是由聚乙烯醇和含10硼同位素的BPA反應而得。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聚乙烯醇和BPA的質量比為1:0.6-0.8;
優選地,聚乙烯醇的重均分子量為8000-1000000。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皮膚貼片上的針尖呈陣列分布,且形狀為圓錐形;
優選地,皮膚貼片上的針尖的數量為1個-400個;
優選地,相鄰針尖之間的間距為100μm-500μm;
優選地,針尖的高度為100μm-800μm;
優選地,基底的形狀選自方形、圓形和五角星形中的任意一種。
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前述實施方式中任一項用于硼中子俘獲治療的皮膚貼片的制備方法,包括:利用硼藥改性物形成具有基底和針尖結構的皮膚貼片。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包括:將硼藥改性物溶解后得到的混合溶液填充于皮膚貼片模具中,干燥成型,然后脫模;
優選地,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模具進行制備;
優選地,干燥成型的溫度為20℃-40℃,干燥時間為12h-24h;
優選地,在脫模之后對得到的皮膚貼片產品進行封裝和輻照滅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人民醫院,未經東莞市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42640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