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氣動AMT掛擋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274632.6 | 申請日: | 2023-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0854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9 |
| 發明(設計)人: | 翟靈瑞;喬運乾;李森;陳國濤;王維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濰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61/02 | 分類號: | F16H61/02;F16H6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陳宏 |
| 地址: | 261061 山東省濰坊***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動 amt 掛擋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車輛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氣動AMT掛擋控制方法,包括根據換擋氣缸的初始氣壓值和目標擋位,確定換擋執行機構的基礎氣缸充氣時長,監測能夠體現掛擋過程中換擋執行機構運動工況的工況表征值;按照預設間隔時間循環進行換擋執行機構氣缸充氣時長修正;根據換擋氣缸的初始氣壓值、目標擋位和當前氣缸充氣進行時長,確定當前時刻工況表征值的理論值;根據當前氣缸充氣進行時長和當前時刻工況表征值的實際值與當前時刻工況表征值的理論值之間的差值對基礎氣缸充氣時長進行修正,得到本次換擋執行機構氣缸充氣時長修正的第一修正后氣缸充氣時長;如果當前氣缸充氣進行時長不小于第一修正后氣缸充氣時長,則停止向換擋氣缸內充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動AMT掛擋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在氣動AMT掛擋過程中,隨著換擋位置運動,氣缸內體積逐漸增大,為了保持換擋氣缸內壓力不減小,通常在換擋位置到達目標位置之后才會結束向氣缸內充氣,也就是說在整個掛擋過程中推動換擋執行機構運動的力沒有減小,因而換擋執行機構在到達目標位置之前一直處于加速狀態,而且換擋執行機構中設置機械限位,換擋執行機構在到達極限位置時具有較大慣性,造成機械撞擊聲和沖擊力過大,會降低相關零件壽命,并且不利于降低整車NVH(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
針對氣動AMT掛擋過程中的上述問題,現有專利AMT選換擋執行機構的運動控制方法和裝置(201410812088.7),通過預設MAP,在掛擋過程中,根據選換擋氣缸的初始氣壓值和目標檔位查詢預設MAP表,根據查詢得到的氣缸充氣時長控制換擋氣缸的充氣時間,從而縮短了換擋氣缸充氣時間,減小了換擋執行機構在到達極限位置時的速度。
但是專利AMT選換擋執行機構的運動控制方法和裝置所公開的控制方法無法適用于復雜的整車工況,導致掛擋成功率降低,具體說明如下:(1)預設MAP的X軸和Y軸的范圍有限,當X軸或Y軸的輸入不在預設范圍內時,只能選取表中最近的值或用差值法計算作為輸入,導致輸出不太準確,在輸出的氣缸充氣時長偏小時,會導致擋成功率降低,在輸出的氣缸充氣時長偏大時會導致換擋執行機構到達極限位置時的速度偏大,進而導致換擋執行機構在到達極限位置時的慣性偏大;(2)預設MAP在臺架端完成標定時為靜態測試,整車在上下坡或剎車等工況下,從輪端傳遞到變速箱輸出端的殘余應力使執行機構在掛擋過程中的阻力變大,從而導致查詢預設MAP得到的輸出值偏小,容易造成掛擋失敗;(3)隨著運營里程的不斷增加,變速箱油中的鐵屑等雜物會不斷增加,并且黏性等物理特性也會發生變化,造成執行機構在掛擋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發生變化,預設MAP未考慮此因素,導致掛擋成功率降低。
因此,亟需一種氣動AMT掛擋控制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動AMT掛擋控制方法,在降低換擋執行機構到達極限位置時的機械撞擊力度和機械撞擊聲的同時,提高掛擋成功率。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氣動AMT掛擋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到換擋指令,根據接收到換擋指令時刻換擋氣缸的初始氣壓值、初始擋位和目標擋位,查詢第一預設MAP,確定換擋執行機構的基礎氣缸充氣時長,向換擋氣缸內充氣,監測能夠體現掛擋過程中換擋執行機構運動工況的工況表征值;
按照預設間隔時間循環進行換擋執行機構氣缸充氣時長修正;
換擋執行機構氣缸充氣時長修正包括:
根據換擋氣缸的初始氣壓值、初始擋位、目標擋位和當前氣缸充氣進行時長,查詢第二預設MAP,確定當前時刻工況表征值的理論值,計算當前時刻工況表征值的實際值與當前時刻工況表征值的理論值之間的差值;
根據初始擋位、目標擋位、當前氣缸充氣進行時長和當前時刻工況表征值的實際值與當前時刻工況表征值的理論值之間的差值對基礎氣缸充氣時長進行修正,得到本次換擋執行機構氣缸充氣時長修正的第一修正后氣缸充氣時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濰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濰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27463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