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應用于異地同場景直播連線的鏡頭移動拍攝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310096127.7 | 申請日: | 2023-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80216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12 |
| 發(fā)明(設計)人: | 姚仕元;龔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索貝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23/695 | 分類號: | H04N23/695;H04N23/90;H04N5/04;H04N5/265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黎飛 |
| 地址: | 61004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異地 場景 直播 連線 鏡頭 移動 拍攝 方法 | ||
本發(fā)明涉及圖像處理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應用于異地同場景直播連線的鏡頭移動拍攝方法,兩地同背景融合直播過程中將兩地鏡頭進行同步移動拍攝,使兩地屏幕呈現的背景畫面均隨著拍攝角度變換而變換,以保證兩地人與背景的匹配位姿關系,然后將兩地拍攝到的畫面進行拼接合成后再播出。本發(fā)明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異地同場景實時連線中難以實現同步運鏡等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圖像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應用于異地同場景直播連線的鏡頭移動拍攝方法。
背景技術
異地同場景連線指在直播過程中本地人員和異地人員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在同一背景下的連線互動,常見于演播室、新聞直播間、演唱會等場景。目前的異地同場景連線有兩種方式,一種主要通過綠幕的形式將異地人員從拍攝到的畫面中摳出然后再與本地視頻進行合成,該方法成熟度較高,但這種方法存在兩個弊端:1、由于摳像摳出的是二維畫面,拼接過程中只能以單一視角進行播出,無法進行鏡頭變換,否則融合效果大幅下降,用戶沉浸感明顯降低;2、通過摳像的方式進行異地同場景融合,由于無法對異地摳出的圖像與本地背景場景進行坐標系映射變換,所以植入后有較為明顯的違和感;另一種方式是通過Cube屏或多折屏來進行異地同場景連線,由于該方法的背景是通過建模得到的,可以通過拍攝方向計算拍攝到的人和場景之間的物理空間關系,并更改背景屏幕呈現的畫面,因此不存在綠幕摳像中人物與背景之間明顯的違和感,但由于該方式下數據量較大,如果進行鏡頭移動拍攝,異地數據傳輸回本地后再進行拼接,存在較大延時,難以進行同步,因此,目前該方式下只能進行定機位拍攝。
發(fā)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應用于異地同場景直播連線的鏡頭移動拍攝方法,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異地同場景實時連線中難以實現同步運鏡等問題。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應用于異地同場景直播連線的鏡頭移動拍攝方法,兩地同背景融合直播過程中將兩地鏡頭進行同步移動拍攝,使兩地屏幕呈現的背景畫面均隨著拍攝角度變換而變換,以保證兩地人與背景的匹配位姿關系,然后將兩地拍攝到的畫面進行拼接合成后再播出。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包括以下步驟:
S1,虛擬場景建模:P地進行虛擬場景建模,完成背景制作,對P地的折幕屏進行分區(qū)域處理,區(qū)域包括A區(qū)域、B區(qū)域;其中,A區(qū)域代表本地場景呈現畫面部分,B區(qū)域為待融合部分,折幕屏至少包括三面,A區(qū)域位于其中一面,B區(qū)域覆蓋除A區(qū)域所在面之外的兩面;
S2,相機部署:確定P地拍攝機位,確定攝像機的相機參數,根據相機拍攝方位將背景建模的可呈現部分按照A區(qū)域和B區(qū)域進行切割;在Q地部署與B區(qū)域大小一致的折屏,接收B區(qū)域背景數據和P地的相機參數,以同樣的相機參數進行Q地的相機部署;
S3,拍攝投射:P地攝像機開始進行拍攝,獲得待處理視頻流,將當前拍攝角度下的B區(qū)域背景數據b發(fā)送Q地,并將接收到的背景數據投射至Q地的折屏上;
S4,拼接合成:Q地攝像機進行拍攝,獲得補充畫面N,將Q地攝像機拍攝到的畫面N傳送回P地拼接合成服務器進行合成輸出。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步驟S2中,相機參數包括相機內外參數數據α、相機物理空間位置信息β、相機滑軌物理地址信息。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步驟S3中,視頻流由多張待拼接基礎畫面M組成。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基礎畫面M包括拍攝到的全部或局部P地折幕屏中的A區(qū)域、折幕屏內的人員i、待替換區(qū)域B。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對比基礎畫面M的時碼t,將B區(qū)域背景數據bt、P地的t時刻的物理空間位置信息βt發(fā)送至Q地,并將接收到的背景數據bt投射至Q地的折幕屏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索貝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成都索貝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09612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