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前防撞梁總成及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2223094769.3 | 申請日: | 2022-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8661701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1 |
| 發明(設計)人: | 安文博;武文波;范濤濤;李任;張庚;高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9/18 | 分類號: | B60R19/18;B60R19/34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旭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張會強 |
| 地址: | 0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前防撞梁 總成 汽車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前防撞梁總成及汽車,本實用新型的前防撞梁總成包括分設在左右兩側的吸能盒,以及與兩側所述吸能盒的前端相連的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具有防撞梁本體,所述防撞梁本體上連接有加強板,所述加強板位于兩側的所述吸能盒之間,并靠近其中一側的所述吸能盒設置;兩側所述吸能盒均具有呈矩形的外框,并在所述外框的至少一個棱角處設有潰縮孔。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前防撞梁總成,能夠增加前防撞梁的與偏置碰物體接觸位置的結構強度,也有助于提升吸能盒的潰縮吸能效果,而能夠提升汽車碰撞安全性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前防撞梁總成。本實用新型還涉及設有上述前防撞梁總成的汽車。
背景技術
汽車前防撞梁是位于車身前端的重要碰撞保護結構,在汽車發生輕微碰撞時,通過防撞梁自身的吸能,能夠避免汽車中其它重要結構損壞,并可通過僅維修更換防撞梁,降低整車碰撞維修成本。在發生嚴重碰撞時,利用防撞梁的潰縮變形,能夠吸收碰撞能量,以及將碰撞能量向后部有效傳遞,也能夠降低碰撞傷害。
不過,目前采用的前防撞梁均為簡單的長條形結構,這種結構形式的前防撞梁雖然結構簡單,卻在汽車碰撞安全性能,特別是汽車偏置碰的應對上仍存在不足,不利于汽車碰撞安全性的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前防撞梁總成,以能夠提升汽車碰撞安全性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前防撞梁總成,包括分設在左右兩側的吸能盒,以及與兩側所述吸能盒的前端相連的前防撞梁;
所述前防撞梁具有防撞梁本體,所述防撞梁本體上連接有加強板,所述加強板位于兩側的所述吸能盒之間,并靠近其中一側的所述吸能盒設置;
兩側所述吸能盒均具有呈矩形的外框,并在所述外框的至少一個棱角處設有潰縮孔。
進一步的,所述防撞梁本體的至少一端設有延長板,所述延長板的一端連接在所述防撞梁本體上,所述延長板的另一端沿汽車左右方向向車外一側延伸。
進一步的,所述延長板連接在所述防撞梁本體的前端面上,和/或,所述延長板上設有加強筋。
進一步的,所述延長板采用擠出鋁板、壓鑄鋁板、高強鋼板或碳纖維復合材料制成的板材中的一種;和/或,所述延長板的厚度在3mm-5mm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加強板位于所述防撞梁本體的后端面上,且在所述加強板與所述防撞梁本體的后端面之間形成有腔體。
進一步的,所述加強板的沿汽車前后方向的橫截面呈“M”型,且所述腔體為沿汽車上下方向間隔排布的兩個;和/或,
所述加強板的頂部搭接在所述防撞梁本體的上端面上,所述加強板的底部搭接在所述防撞梁本體的下端面上。
進一步的,兩側所述吸能盒的所述外框內均設有并排布置的多個隔板;
對應于各所述隔板,在所述外框的左右兩側端面上設有所述潰縮孔。
進一步的,所述防撞梁本體和所述吸能盒均采用擠壓鋁型材;和/或,所述潰縮孔的直徑在10mm-15mm之間。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前防撞梁總成,通過加強板的設置,能夠增加前防撞梁的與偏置碰物體接觸位置的結構強度,有利于前防撞梁整體對碰撞能量的吸收與傳遞,能夠提升偏置碰時的安全性,與此同時,在吸能盒的外框棱角處設置潰縮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外框結構最強位置的剛度,也有助于提升吸能盒的潰縮吸能效果,因而其能夠提高前防撞梁總成應對碰撞的能力,可提升汽車碰撞安全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309476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