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通風管模具脫模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223016335.1 | 申請日: | 2022-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9114684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02 |
| 發明(設計)人: | 殷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中翔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33 | 分類號: | B29C45/33;B29C45/34;B29C45/66;B29C45/26;B29L23/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言必行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257 | 代理人: | 劉立紅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漢市***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風管 模具 脫模 機構 | ||
一種通風管模具脫模機構,包括脫模機構本體,脫模機構本體包括模具組件,模具組件包括下模和上模,下模和上模的內側開設有成型機構,成型機構包括通風管模腔,下模上安裝有自動脫模組件,自動脫模組件包括電機和絲桿,絲桿上安裝有同步轉動組件,同步轉動組件包括鏈輪和鏈條,上模和下模上進開設有通氣組件,通氣組件包括錐口和錐塊。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脫模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通風管模具脫模機構。
背景技術
在進行通風管的注模加工工作時,需要使用脫模機構對通風管模具進行脫模作業,以便將成型后的通風管取出,專利申請號為CN202022529022.0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通風管模具的脫模機構,通過安裝有壓板和第一彈簧,可以使動模板可以在被頂出后受到第一彈簧的彈力自動歸于原位,提高了脫模的自動化,且該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同時機構通過設置有插桿從而可以將防護板安裝在脫模板的外部,防護板的設置避免了工作人員被高溫的模具燙傷,保證了工作人員的安全,通過設置有插桿方便工作人員將防護板拆卸,對防護板清理,根據其公開的技術方案來看,現有的通風管模具脫模機構在使用時,一方面,在進行脫模時,容易因模具移動產生偏斜而對通風管以及模腔產生磨損,不利于保障模具的安全,并不利于將模具進行快速且精準的合模工作,降低模具的合模效率和精度,另一方面,在進行脫模工作后,往往只能夠將成型的通風管或通風管部件與模具分離,并不能直接將通風移出,降低通風管的取出的效率。
所以,如何設計一種通風管模具脫模機構,成為我們當前要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通風管模具脫模機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使用時較為方便,適用于通風管模具的脫模和合模工作使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通風管模具脫模機構,包括脫模機構本體,所述脫模機構本體包括模具組件,所述模具組件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和上模的內側開設有成型機構所述成型機構包括通風管模腔,所述下模上安裝有自動脫模組件,所述自動脫模組件包括電機和絲桿,所述絲桿上安裝有同步轉動組件,所述同步轉動組件包括鏈輪和鏈條,所述上模和下模上進開設有通氣組組件,所述通氣組件包括錐口和錐塊。
進一步的,所述上模卡在下模的頂部,所述通風管模腔開設在上模和下模的內側,所述電機通過螺栓安裝在下模的一側。
進一步的,所述絲桿通過軸承安裝在下模的四角,所述絲桿的底端通過螺栓安裝在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絲桿的頂端穿過上模并延伸至上模的頂部。
進一步的,所述絲桿上開設有外螺紋,所述上模的內側開設有內螺紋,所述外螺紋與內螺紋相配合,所述絲桿的頂端焊接有卡板,所述上模的頂部通過螺栓安裝有按壓開關一,所述下模的頂部通過螺栓安裝有按壓開關二,所述按壓開關一位于卡板的底部。
進一步的,所述錐口開設在上模的頂部,所述錐口開設在下模的底部和兩側,所述錐口均勻分布在上模和下模的內側,所述錐口與通風管模腔相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錐塊卡在錐口的一端的內側,所述上模的內側安裝有電磁鐵一,所述下模的內側安裝有電磁鐵二。
進一步的,所述電磁鐵一和電磁鐵二均通過彈簧與錐塊連接,所述電磁鐵一和電磁鐵二均安裝在錐口的另一端。
進一步的,所述上模的頂部開設有注口,所述注口的底部與通風管模腔相連通,所述下模的一側通過螺栓安裝有雙向開關,所述雙向開關通過電線與電機連接,所述按壓開關一通過電線與電磁鐵二連接,所述按壓開關二通過電線與電磁鐵一連接。
有益效果:1.該通風管模具脫模機構,由于設置有下模、上模、通風管模腔、電機、絲桿、鏈輪、鏈條、按壓開關一、按壓開關二、卡板和錐塊,能夠快速地對模具進行脫模工作時,有效地保障上模完全水平向上移動,進而避免在脫模工作時因上模產生偏移而對通風管以及模腔產生磨損,同時便于快速進行合模工作,并保障合模的精準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中翔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武漢中翔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301633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球頭整形擠光裝置
- 下一篇:一種多物料共同下料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