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底盤結構及具有該底盤結構的車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908995.1 | 申請日: | 2022-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048168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6 |
| 發明(設計)人: | 梁培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梁培超 |
| 主分類號: | B60G11/16 | 分類號: | B60G11/16;B60G11/14;B60B33/04;B62D2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細軟智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文雅 |
| 地址: | 525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底盤 結構 具有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底盤結構及具有該底盤結構的車,涉及車輛技術領域,以解決目前的四輪車為兩輪并排的前進方式,分為前排輪和后排輪,車體通過凹凸帶路面時,平行的前排輪或后排輪會同時動,車體的擺動較大,乘坐穩定性、舒適性均欠佳,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的技術問題,該裝置包括底盤主體以及設置于底盤主體上的前輪組件、后輪組件、第一輔助輪組件和第二輔助輪組件,其中,第一輔助輪組件與第二輔助輪組件均位于前輪組件與后輪組件之間,且第一輔助輪組件與第二輔助輪組件分別位于前輪組件與后輪組件連線的左、右兩側,本實用新型用于提高使用時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使乘坐更加舒適。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底盤結構及具有該底盤結構的車。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交通的擁堵越來越嚴重,選擇合適的代步工具,可以完美的解決三公里以內的路程,且不必擔心堵車、遲到等問題。
現有的四輪代步工具較兩輪的電動車、電動滑板車穩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因而得到更多人的青睞。
本申請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技術問題:
目前的四輪車為兩輪并排的前進方式,分為前排輪和后排輪,車體通過凹凸帶路面時,平行的前排輪或后排輪會同時動,車體的擺動較大,乘坐穩定性、舒適性均欠佳,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底盤結構及具有該底盤結構的車,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目前的四輪車為兩輪并排的前進方式,分為前排輪和后排輪,車體通過凹凸帶路面時,平行的前排輪或后排輪會同時動,車體的擺動較大,乘坐穩定性、舒適性均欠佳,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諸多技術方案中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能產生的諸多技術效果詳見下文闡述。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底盤結構,包括底盤主體以及設置于所述底盤主體上的前輪組件、后輪組件、第一輔助輪組件和第二輔助輪組件,其中:
所述第一輔助輪組件與所述第二輔助輪組件均位于所述前輪組件與所述后輪組件之間,且所述第一輔助輪組件與所述第二輔助輪組件分別位于所述前輪組件與所述后輪組件連線的左、右兩側。
優選地,所述第一輔助輪組件與所述第二輔助輪組件均包括第一減震機構。
優選地,所述第一輔助輪組件與所述第二輔助輪組件還包括第一固定座、輔助輪和第一連接架,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座用于與所述底盤主體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架的一端與所述輔助輪的軸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座活動連接;
所述第一減震機構包括安裝結構和安裝于所述安裝結構上的彈簧,所述安裝結構與所述第一固定座活動連接,所述彈簧安裝于所述安裝結構與所述第一連接架之間。
優選地,所述第一連接架包括呈“U”型依次設置的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和第三連接部,其中:
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第一延長結構,所述第一延長結構與所述輔助輪的軸連接,并且位于所述輔助輪的一側;
所述彈簧的端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抵接;
所述第三連接部包括第二延長結構,所述第二延長結構與所述輔助輪的軸連接,并且位于所述輔助輪的另一側。
優選地,所述第一輔助輪組件到所述前輪組件的垂直距離與所述第二輔助輪組件到所述前輪組件的垂直距離不相等。
優選地,所述前輪組件和/或所述后輪組件設置第二減震機構,其中:
所述第二減震機構包括第一彈簧結構和第二彈簧結構,所述第一彈簧結構與所述第二彈簧結構分別安裝于所述前輪組件和/或所述后輪組件的兩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梁培超,未經梁培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90899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內拋光管生產用邊緣鈍化裝置
- 下一篇:一種試驗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