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后主減速器隔熱板減震裝置及具有其的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824104.4 | 申請日: | 2022-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683151U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28 |
| 發明(設計)人: | 賈春;康文霞;杜錚;張國慶;寇珂瑛;謝曉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2 | 分類號: | F16H57/02;F16H57/028;F16H57/025;F16L59/02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陳晶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長春***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后主 減速器 隔熱板 減震 裝置 具有 車輛 | ||
1.一種后主減速器隔熱板減震裝置,包括隔熱板(3)和后主減速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裝置包括:
鋼絲絨圈(2),所述鋼絲絨圈(2)包括第一鋼絲絨圈(21)和第二鋼絲絨圈(22),所述第一鋼絲絨圈(21)和第二鋼絲絨圈(22)結構相同,所述鋼絲絨圈(2)具有鋼絲絨圈孔(20),所述隔熱板(3)具有隔熱板孔(30),所述第一鋼絲絨圈(21)和第二鋼絲絨圈(22)設置在所述隔熱板(3)兩側;
外襯套(1),所述外襯套(1)具有外襯套法蘭(11)和外襯套筒(12),所述外襯套筒(12)具有外襯套內筒(10),所述外襯套筒(12)穿設所述鋼絲絨圈孔(20)和所述隔熱板孔(30)內;
內襯套(4),所述內襯套(4)具有內襯套法蘭(41)和內襯套筒(42),所述內襯套筒(42)具有內襯套內筒(40),所述內襯套筒(42)穿設于所述外襯套內筒(10)內;
所述后主減速器(5)具有減速器孔(50),所述減速器孔(50)設置有內螺紋,所述減震裝置由穿過所述內襯套內筒(40)并旋入所述減速器孔(50)的螺栓(6)固定在所述后主減速器(5)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后主減速器隔熱板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絨圈(2)具有彈性;所述第一鋼絲絨圈(21)的厚度、隔熱板(3)的厚度與第二鋼絲絨圈(22)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外襯套筒(12)的外壁長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后主減速器隔熱板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襯套內筒(10)的長度與所述內襯套筒(42)的外壁長度相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后主減速器隔熱板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外襯套(1)和內襯套(4)未受到所述螺栓(6)和后主減速器(5)的夾持力作用時,所述第一鋼絲絨圈(21)與所述外襯套筒(12)的外壁間隙配合,所述第二鋼絲絨圈(22)至少部分與所述外襯套筒(12)的外壁間隙配合;所述外襯套筒(12)遠離所述外襯套法蘭(11)的端部與所述內襯套筒(42)外壁連接的所述內襯套法蘭(41)法蘭面具有間隙。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后主減速器隔熱板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螺栓(6)按照要求力矩打緊后,所述外襯套筒(12)遠離所述外襯套法蘭(11)的端部與所述內襯套筒(42)外壁連接的所述內襯套法蘭(41)法蘭面抵接,且所述第一鋼絲絨圈(21)與所述外襯套法蘭(11)過盈配合,所述第二鋼絲絨圈(22)與所述內襯套法蘭(41)的法蘭面過盈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后主減速器隔熱板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襯套筒(12)的外徑小于所述隔熱板孔(30)的孔徑。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后主減速器隔熱板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襯套筒(12)的外徑小于所述隔熱板孔(30)的孔徑8mm。
8.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后主減速器隔熱板減震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824104.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