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撓度變形補償量計算方法、計算裝置和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710515.1 | 申請日: | 2022-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2270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06 |
| 發明(設計)人: | 涂小文;吳焱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蔚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7 | 分類號: | G06F30/17;G06F30/23;G06T17/20;G06F113/22;G06F111/04;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黃靜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經濟***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撓度 變形 補償 計算方法 計算 裝置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沖壓模具的撓度變形補償量計算方法、計算裝置和存儲介質,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00:獲取當上模和下模沖壓到底時的板料成形力以及與所述板料成形力相對應的上模受力面和下模受力面;S200:基于所述板料成形力和所述上模受力面構建上模連同壓機上滑塊的第一有限元求解模型,并且基于所述板料成形力和所述下模受力面構建下模連同壓機工作臺的第二有限元求解模型,其中,在所述第一有限元求解模型中將壓機上滑塊的用于曲柄連桿機構的安裝面設定為固定約束點,在所述第二有限元求解模型中將壓機工作臺的底面受力點設定為固定約束點;S300:基于所述第一有限元求解模型和所述第二有限元求解模型,算出撓度變形補償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沖壓模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沖壓模具的撓度變形補償量計算方法以及用于執行這樣的方法的計算裝置和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汽車覆蓋件通常借助通過大型壓機驅動的沖壓模具沖壓而成,其中,用于大型覆蓋件的沖壓模具由于模具幅面尺寸較大且需要較大的壓力作用而在沖壓成形過程中會發生彎曲彈性變形(即撓度變形)。該彎曲彈性變形會影響模具上下型面的貼合并且由此影響板料的制造精度。
考慮至此,在沖壓模具的調試過程中,需提前確定在沖壓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彈性變形量并且基于此預先對模具進行補償。從現有技術中已知如下調試方法,根據經驗預先確定一個撓度值并對沖壓模具型面進行補償,并且在后期基于測試結果對模具型面進行修正,或通過鉗工對模具型面進行研配直至實現可接受的貼合率,這對鉗工的技術水平要求很高且整個研配周期會被拉長。另外,這種基于撓度變形的經驗估計值所進行的模具調試方法與真實數值存在一定的差異,無法與具體的覆蓋件和不同尺寸的沖壓模具較好地進行匹配。
發明內容
根據不同的方面,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善的針對沖壓模具的撓度變形補償量的計算方法、計算裝置和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中,基于該計算方法所實現的沖壓模具研配周期可被縮短。
此外,本發明還旨在解決或者緩解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其它技術問題。
本發明通過提供一種撓度變形補償量計算方法來解決上述問題,具體而言,上模安裝在壓機上滑塊處,下模安裝在壓機工作臺上,待沖壓的板料安置在上模與下模之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00:獲取當上模和下模沖壓到底時的板料成形力以及與所述板料成形力相對應的上模受力面和下模受力面;
S200:基于所述板料成形力和所述上模受力面構建上模連同壓機上滑塊的第一有限元求解模型,并且基于所述板料成形力和所述下模受力面構建下模連同壓機工作臺的第二有限元求解模型,其中,在所述第一有限元求解模型中將壓機上滑塊的用于曲柄連桿機構的安裝面設定為固定約束點,在所述第二有限元求解模型中將壓機工作臺的底面受力點設定為固定約束點;
S300:基于所述第一有限元求解模型和所述第二有限元求解模型,算出撓度變形補償量。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所提出的撓度變形補償量計算方法,步驟S300包括如下子步驟:
S310:基于所述第一有限元求解模型計算每一上模網格單元的上模變形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有限元求解模型計算每一下模網格單元的下模變形量;
S320:將每一上模網格單元的上模變形量和相對應的下模網格單元的下模變形量分別進行疊加,以得出每一網格單元的總變形量;
S330:找尋所有總變形量中的最小值,作為等量壓縮變形量;
S340:將每一網格單元的總變形量分別與所述等量壓縮變形量進行作差,以得出每一網格單元的總撓度變形量,并將所述總撓度變形量與預先確定的板料減薄量進行疊加,以得到每一網格單元的撓度變形補償量。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所提出的撓度變形補償量計算方法,所述上模受力面和所述下模受力面分別包括強壓貼合區域、R角區域和讓空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蔚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未經蔚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71051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