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船舶首尾部淡水管路結構及調駁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439125.5 | 申請日: | 2022-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743403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07 |
| 發明(設計)人: | 徐麟;馬幽雅;郝子卓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B63B17/00 | 分類號: | B63B17/00;E03C1/02;B63B29/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遠同律師事務所 31307 | 代理人: | 劉必榕 |
| 地址: | 201203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船舶 首尾 淡水 管路 結構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船舶首尾部淡水管路結構及調駁方法,船舶的首部生活區內設有生活區淡水艙、生活淡水壓力柜、第一生活淡水泵、第二生活淡水泵、第一出水管、第一駁水管、第二駁水管;船舶的機艙內設有機艙淡水艙、技術水壓力柜、第一技術水泵、第二技術水泵、第二出水管、第三駁水管、第四駁水管;第一出水管上設有第一閥門;第二駁水管上設有第二閥門;第二出水管上設有第三閥門;第四駁水管上設有第四閥門;第二駁水管、第一駁水管、第四駁水管和第三駁水管均連接于駁水總管。本發明不需要額外增加設備,節約成本;管路改造方便;控制模式修改簡單,人員操作便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船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船舶首尾部淡水管路結構及調駁方法。
背景技術
首部上建型式的船舶,船員的日常生活起居處所位于船舶首部,在船舶首部設有淡水艙,日用淡水柜,提供各個生活艙室的生活用水(包括飲用水、廚房用水、衛生洗浴水、甲板雜用淡水等)。于此同時,在船舶尾部的機艙內,設有蒸餾水艙,技術水柜,提供船上主要設備的工作用水(例如淡水冷卻用水、工作淡水等),機艙內還設有造水機,可以用于蒸餾水艙的補充。考慮到船舶實際運行中可能出現的缺水狀況或緊急情況,而船舶首尾的淡水艙通常有百米以上距離,因此,需要設有淡水駁運系統及管路,便于調配船上的淡水資源。例如當首部缺水時,可以將造水機制造的淡水,輸送補充到首部的淡水艙,或當尾部技術水不足時(例如造水機故障時)將首部的淡水駁運一部分到機艙,提供重要推進設備正常工作所需。
常規的調駁方案,在船舶的首尾間設獨立的淡水總管,增設淡水駁運泵,用于淡水艙之間的調駁。由于淡水泵一般為小型離心泵,吸入性能較差,因此一般應在首尾各設有一臺駁運泵,系統比較復雜,且增加了裝船設備,增加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船舶首尾部淡水管路結構及調駁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一種船舶首尾部淡水管路結構,其適用于船舶首部設置上層建筑的船舶;船舶的首部生活區內設有生活區淡水艙和生活淡水壓力柜;生活區淡水艙和生活淡水壓力柜之間設有第一生活淡水泵和第二生活淡水泵;第一生活淡水泵和第二生活淡水泵以并聯方式設置;第二生活淡水泵通過第一出水管連接于生活淡水壓力柜;船舶的機艙內設有機艙淡水艙和技術水壓力柜;機艙淡水艙和技術水壓力柜之間設有第一技術水泵和第二技術水泵;第一技術水泵和第二技術水泵以并聯方式設置;第二技術水泵通過第二出水管連接于技術水壓力柜;生活區淡水艙上連接有第一駁水管;機艙淡水艙上連接有第三駁水管;第一駁水管和第三駁水管通過駁水總管連接;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水管上設有第一閥門;第一閥門和第二生活淡水泵之間的管路上連接有第二駁水管,第二駁水管上設有第二閥門;第二出水管上設有第三閥門;第三閥門和第二技術水泵之間的管路上設有第四駁水管;第四駁水管上設有第四閥門;第二駁水管和第一駁水管同時連通于駁水總管的一端;第四駁水管和第三駁水管同時連通于駁水總管的另一端。
一種船舶首尾部淡水調駁方法,其采用前述的船舶首尾部淡水管路結構,其包括:
步驟1,當需要將首部生活區的淡水調駁到機艙時,執行本步驟:將第一生活淡水泵和第二生活淡水泵改為手動切換模式,關閉第一閥門,打開第二閥門,手動操作第二生活淡水泵,將淡水從生活區淡水艙輸送到機艙淡水艙;
步驟2,當需要將機艙內淡水調駁到首部生活區時,執行本步驟:將第一技術水泵和第二技術水泵改為手動切換模式,關閉第三閥門,打開第四閥門,手動操作第二技術水泵,將淡水從機艙淡水艙輸送到生活區淡水艙。
步驟1中,淡水從生活區淡水艙輸送到機艙淡水艙的路徑為:第二生活淡水泵先將淡水從生活區淡水艙中駁運至第二駁水管;淡水依次經過第二駁水管、駁水總管、第三駁水管后進入機艙淡水艙。
在第二生活淡水泵將淡水從生活區淡水艙駁運到機艙淡水艙時,第一生活淡水泵正常運行,將生活區淡水艙的淡水駁運至生活淡水壓力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未經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43912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