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船舶首尾部淡水管路結構及調駁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439125.5 | 申請日: | 2022-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743403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07 |
| 發明(設計)人: | 徐麟;馬幽雅;郝子卓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B63B17/00 | 分類號: | B63B17/00;E03C1/02;B63B29/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遠同律師事務所 31307 | 代理人: | 劉必榕 |
| 地址: | 201203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船舶 首尾 淡水 管路 結構 方法 | ||
1.一種船舶首尾部淡水管路結構,其適用于船舶首部設置上層建筑的船舶;船舶的首部生活區內設有生活區淡水艙和生活淡水壓力柜;生活區淡水艙和生活淡水壓力柜之間設有第一生活淡水泵和第二生活淡水泵;第一生活淡水泵和第二生活淡水泵以并聯方式設置;第二生活淡水泵通過第一出水管連接于生活淡水壓力柜;船舶的機艙內設有機艙淡水艙和技術水壓力柜;機艙淡水艙和技術水壓力柜之間設有第一技術水泵和第二技術水泵;第一技術水泵和第二技術水泵以并聯方式設置;第二技術水泵通過第二出水管連接于技術水壓力柜;生活區淡水艙上連接有第一駁水管;機艙淡水艙上連接有第三駁水管;第一駁水管和第三駁水管通過駁水總管連接;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水管上設有第一閥門;第一閥門和第二生活淡水泵之間的管路上連接有第二駁水管,第二駁水管上設有第二閥門;第二出水管上設有第三閥門;第三閥門和第二技術水泵之間的管路上設有第四駁水管;第四駁水管上設有第四閥門;第二駁水管和第一駁水管同時連通于駁水總管的一端;第四駁水管和第三駁水管同時連通于駁水總管的另一端。
2.一種船舶首尾部淡水調駁方法,其采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首尾部淡水管路結構,其包括:
步驟1,當需要將首部生活區的淡水調駁到機艙時,執行本步驟:將第一生活淡水泵和第二生活淡水泵改為手動切換模式,關閉第一閥門,打開第二閥門,手動操作第二生活淡水泵,將淡水從生活區淡水艙輸送到機艙淡水艙;
步驟2,當需要將機艙內淡水調駁到首部生活區時,執行本步驟:將第一技術水泵和第二技術水泵改為手動切換模式,關閉第三閥門,打開第四閥門,手動操作第二技術水泵,將淡水從機艙淡水艙輸送到生活區淡水艙。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首尾部淡水調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淡水從生活區淡水艙輸送到機艙淡水艙的路徑為:第二生活淡水泵先將淡水從生活區淡水艙中駁運至第二駁水管;淡水依次經過第二駁水管、駁水總管、第三駁水管后進入機艙淡水艙。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首尾部淡水調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生活淡水泵將淡水從生活區淡水艙駁運到機艙淡水艙時,第一生活淡水泵正常運行,將生活區淡水艙的淡水駁運至生活淡水壓力柜。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首尾部淡水調駁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第一生活淡水泵發生故障,則第二生活淡水泵停止將淡水從生活區淡水艙駁運到機艙淡水艙,打開第一閥門并關閉第二閥門,第二生活淡水泵將生活區淡水艙的淡水駁運至生活淡水壓力柜。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首尾部淡水調駁方法,其特征在于,待第一生活淡水泵故障排除后,執行步驟1,第二生活淡水泵繼續進行淡水駁運工作。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首尾部淡水調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淡水從機艙淡水艙輸送到生活區淡水艙的路徑為:第二技術水泵先將淡水從機艙淡水艙駁運至第四駁水管;淡水依次經過第四駁水管、駁水總管、第一駁水管后進入生活區淡水艙。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首尾部淡水調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技術水泵將淡水從機艙淡水艙駁運到生活區淡水艙時,第一技術水泵正常運行,將機艙淡水艙的淡水駁運至技術水壓力柜。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船舶首尾部淡水調駁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第一技術水泵發生故障,則第二技術水泵停止將淡水從機艙淡水艙駁運到生活區淡水艙,打開第三閥門并關閉第四閥門,第二技術水泵將機艙淡水艙的淡水駁運至技術水壓力柜。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船舶首尾部淡水調駁方法,其特征在于,待第一技術水泵故障排除后,執行步驟2,第二技術水泵繼續進行淡水駁運工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未經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43912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