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集成反饋機構的舵翼伺服驅動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319525.2 | 申請日: | 2022-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7435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07 |
| 發明(設計)人: | 翁嘉;劉兵;黃飛;黃志鵬;王占杰;劉程楊;林星杰;高衛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精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C13/50 | 分類號: | B64C13/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有限公司 11386 | 代理人: | 和歡慶 |
| 地址: | 310017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集成 反饋 機構 伺服 驅動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集成反饋機構的舵翼伺服驅動系統,屬于伺服控制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現有的伺服機構驅動舵翼轉動時不能實時監測舵翼的實際轉角,導致控制準確度低的問題。一種集成反饋機構的舵翼伺服驅動系統,包括:電動伺服旋轉舵機、舵翼組件和反饋機構;所述舵翼組件有兩組,所述舵翼組件包括:舵翼安裝座、扭簧和舵翼;所述舵翼轉動安裝在舵翼安裝座上,且舵翼和舵翼安裝座之間設有扭簧;所述電動伺服旋轉舵機的輸出軸的兩端分別與兩個舵翼安裝座固定連接;所述反饋機構用于監測所述輸出軸的旋轉角度。本發明實現了對舵翼的旋轉驅動以及對舵翼轉角的實時監測,實現了對舵翼的反饋控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伺服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集成反饋機構的舵翼伺服驅動系統。
背景技術
在飛行器的發展中,近些年一直存在的技術趨勢為使用電機伺服系統來替代氣動伺服系統。相對于氣動伺服系統,電機伺服系統的主要優勢為體積小,動態性能優異,無需氣路循環系統等特點。
現有的擺舵式的舵機,由于要適應飛行器內部的空間布局,通常電機與舵翼旋轉中心成90°布局。
現有舵機布局時,通常采用錐齒輪傳動形式,亦有產品采用絲桿撥叉形式,但舵翼的解鎖和舵翼的驅動需要分別設置驅動機構,導致整體空間布局不夠緊湊,占用空間大。
現有舵機僅具有驅動舵翼旋轉的功能,不能對舵翼的實際轉角進行監測,導致舵翼實際轉角和預期轉角存在偏差,影響控制精度的問題。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的分析,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集成反饋機構的舵翼伺服驅動系統,用以解決現有舵機舵翼實際轉角和預期轉角存在偏差,控制精度低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主要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集成反饋機構的舵翼伺服驅動系統,包括:電動伺服旋轉舵機、舵翼組件和反饋機構;所述伺服旋轉舵機包括:驅動電機、機體、下機蓋組件、絲桿組件、撥叉和輸出軸;
所述驅動電機固定安裝在所述機體的上方;所述驅動電機能夠通過所述絲桿組件帶動所述撥叉偏轉;
所述輸出軸轉動安裝在機體上,且所述撥叉與所述輸出軸固定連接;所述撥叉偏轉時,所述輸出軸相對于所述機體旋轉;
所述舵翼組件有兩組,所述舵翼組件包括:舵翼安裝座、扭簧和舵翼;所述舵翼轉動安裝在舵翼安裝座上,且舵翼和舵翼安裝座之間設有扭簧;
所述輸出軸的兩端分別與兩個舵翼安裝座固定連接;
所述下機蓋組件用于鎖止舵翼;所述反饋機構用于監測所述輸出軸的旋轉角度。
進一步地,所述反饋機構包括:輸出軸反饋齒輪、末端反饋轉接齒輪和電位器。
進一步地,所述撥叉上固定設置輸出軸反饋齒輪;所述輸出軸反饋齒輪與撥叉和輸出軸同步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末端反饋轉接齒輪轉動安裝在機體上。
進一步地,所述末端反饋轉接齒輪與所述輸出軸反饋齒輪嚙合;所述電位器用于監測所述末端反饋轉接齒輪的偏轉角度。
進一步地,所述電動伺服旋轉舵機包括:控制器組件;所述控制器組件用于接收所述電位器監測到的角度信息以及對驅動電機進行控制。
進一步地,所述末端反饋轉接齒輪固定安裝在反饋轉軸上;所述反饋轉軸通過第二軸承轉動安裝在機體上,且所述反饋轉軸與輸出軸平行。
進一步地,所述絲桿組件包括:第一絲桿螺母機構和第二絲桿螺母機構;所述第一絲桿螺母機構包括:滾珠絲桿和滾珠絲桿螺母;所述滾珠絲桿螺母旋接在所述滾珠絲桿的外部形成第一絲桿螺母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精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精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31952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