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工件裝夾的工件批量檢測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和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312343.2 | 申請日: | 2022-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6887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03 |
| 發明(設計)人: | 成亞飛;賴進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模德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40/166 | 分類號: | G06F40/166;G01B21/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梁立耀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件 批量 檢測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介質 | ||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多工件裝夾的工件批量檢測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和介質,用于解決多個工件裝夾在一起的情況下,工件檢測效率低的問題。通過將多工件裝夾的多個工件進行合并檢測,輸出整體檢測報告后,根據檢測順序對整體檢測報告進行拆分,得到每個工件的檢測報告,不需要重復進行單個工件布點、編寫檢測程式、運行三坐標測量機檢測以及輸出檢測報告的流程,只需要進行一次流程就能夠把裝夾中的全部工件檢測完成,提高了多工件裝夾的工件檢測效率。
技術領域
本申請屬于工件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工件裝夾的工件批量檢測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和介質。
背景技術
目前,模具生產車間存在很多多工件裝夾的工件,多工件裝夾即多個工件共用一個卡盤裝夾在一起加工,多工件裝夾中的工件加工完成后需要進行檢測,多工件裝夾的工件進行檢測的流程是:單個工件布點、編寫檢測程式、運行三坐標測量機進行檢測以及輸出檢測報告,在對多工件裝夾中的工件進行檢測時,需要進行多次重復的操作,檢測效率低下。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多工件裝夾的工件批量檢測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可以實現多工件裝夾中的工件批量檢測,提高了多工件裝夾的工件檢測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多工件裝夾工件批量檢測方法,包括:加載多個工件各自的布點信息,多個工件固定在夾具上;將多個工件的檢測任務按照預設規則進行排序,得到排序信息;根據排序信息和布點信息生成檢測程式;獲取檢測報告,檢測報告為三坐標測量機根據檢測程式對多個工件進行檢測得到的檢測報告;根據排序信息和布點信息對檢測報告進行拆分,得到單個工件的檢測報告。
本申請實施例通過將多工件裝夾的多個工件進行合并檢測,輸出整體檢測報告后,根據檢測順序對整體檢測報告進行拆分,得到每個工件的檢測報告,不需要重復進行單個工件布點、編寫檢測程式、運行三坐標測量機檢測以及輸出檢測報告的流程,只需要進行一次流程便能夠把夾具中的全部工件檢測完成,提高了多工件裝夾中的工件的檢測效率。
示例性地,如果使用現有技術完成多工件裝夾的工件的檢測任務,檢測流程為:單個工件布點、編寫檢測程式、運行三坐標測量機檢測以及輸出檢測報告,當十個工件裝夾在一起進行檢測時,需要進行十次上述的流程,重復操作多,檢測效率低下。如果使用本申請提出的方案,則檢測流程為:多個工件布點、確定工件檢測順序、編寫檢測程式、運行機臺檢測、輸出檢測報告以及拆分檢測報告,只需要進行一次這樣的流程就能完成檢測完夾具中所有工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多個工件固定在夾具上,包括:
多個工件按照夾具兩側的孔位固定在所述夾具上。
本申請實施例通過將多個工件按照夾具兩側的孔位固定在夾具上,使得工作人員在圖檔上進行布點時就可以初步確認工件的中心坐標,通過初步得到的中心坐標,在進行檢測時,工件的中心坐標不需要再進行復雜的校正,根據初步得到的工件中心坐標可以快速的校正工件中心坐標,提高了工件中心坐標校正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現有技術在進行工件中心坐標校正時并沒有一個初步的工件中心坐標以輔助校正,因此,現有技術在進行工件中心坐標校正時效率較低。
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加載多個工件各自的布點信息,包括:加載每個工件的檢測點數量、檢測點的位置信息以及工件中心坐標
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將工件的檢測任務按照預設規則進行排序,包括:將工件的檢測任務按照工件任務名稱進行降序排序或者按照工件任務名稱進行升序排序。
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根據排序信息和布點信息生成檢測程式,包括:將排序信息和布點信息輸入freemark中生成檢測程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模德寶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模德寶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31234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