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全地形自適應輪足式移動平臺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211297503.0 | 申請日: | 2022-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6262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袁晗;徐文福;邱喆;李熙然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 |
| 主分類號: | B62D63/02 | 分類號: | B62D63/02;B62D63/04;B62D5/04;B60K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王臨水 |
| 地址: | 518055 廣東省深圳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形 自適應 輪足式 移動 平臺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全地形自適應輪足式移動平臺,涉及機器人技術領域,包括:輪組模塊、底盤模塊、傳感器模塊,所述輪組模塊平均安裝于所述底盤模塊相對兩側,所述輪組模塊包括滾轉機構、變距機構、轉向機構、輪轂,所述滾轉機構可帶動所述輪轂轉動,所述變距機構可調節(jié)底盤高度和軸距,所述轉向機構可帶動變距機構和滾轉機構轉動,所述轉向機構可完成所述輪轂轉向。本發(fā)明將滾轉、變距、轉向三個自由度一體化設計,可適應多種地形,并具有高通過性的優(yōu)點。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機器人領域,尤其是涉及一類面向室內外開放場景(臺階、斜坡、窄溝、窄路、電梯)的輪足式智能移動平臺。
背景技術
移動平臺是移動機器人領域的核心研究內容之一,其相關技術對移動機器人領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傳統(tǒng)輪式平臺具有結構簡單、載重能力強、可靠性高、效率高、成本低等一系列優(yōu)點,然而此類平臺多適合結構化、鋪裝路面環(huán)境,平臺越障能力有限;近年來涌現(xiàn)的仿生多足/腿機器人,很好地克服了傳統(tǒng)輪式平臺越障能力的不足,適合在山林、雪地等野外非結構化環(huán)境,然而多足/腿機器人結構復雜、負載-自重比低、成本高、續(xù)航不足、穩(wěn)定控制難。
因此,如何設計一種可適應多種地形,并具有高通過性的移動平臺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全地形自適應輪足式移動平臺,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全地形自適應輪足式移動平臺,包括:輪組模塊、底盤模塊以及傳感器模塊,所述底盤模塊包括鋁方管,各所述鋁方管之間通過碳纖維連接板連接,構成了底盤框架,所述底盤框架上下表面分別由碳纖維板和玻纖板覆蓋,所述傳感器模塊安裝于所述碳纖維板和所述玻纖板上,所述輪組模塊分別安裝于所述底盤模塊相對兩側,所述輪組模塊包括滾轉機構、變距機構、轉向機構、輪轂以及輪胎,所述滾轉機構設置于所述輪轂上,所述滾轉機構用于帶動所述輪轂轉動,所述變距機構一端固定在轉向機構上,另一端與所述滾轉機構相連,用于調節(jié)底盤的高度與軸距;所述轉向機構與變距機構相連,用于實現(xiàn)輪轂轉向。
進一步地,所述碳纖維板和所述玻纖板通過螺栓、螺母與所述鋁方管固連。
進一步地,所述鋁方管、所述碳纖維連接板、所述碳纖維板和所述玻纖板上均采用鏤空處理,以減輕底盤重量。
進一步地,所述傳感器模塊包括攝像頭、光敏樹脂打印件、IMU、NUC、CAN分析儀和鋰電池、所述光敏樹脂打印件固定在所述底盤模塊的所述碳纖維板上,所述攝像頭安裝于所述光敏樹脂打印件上,所述IMU固定安裝在所述底盤模塊的所述玻纖板上,所述NUC和所述CAN分析儀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IMU前后,所述鋰電池設置在所述IMU一側。
進一步地,所述滾轉機構還包括滾轉電機,所述滾轉電機內嵌于所述輪轂中,所述輪胎安裝在所述輪轂上,所述滾轉電機轉動帶動整個輪子旋轉。
進一步地,所述變距機構還包括碳纖維變距連桿、變距電機以及鋁合金連接件,所述變距電機連接所述碳纖維變距連桿,所述碳纖維變距連桿通過所述鋁合金連接件與所述滾轉電機連接,所述變距電機轉動時,所述碳纖維變距連桿和整個滾轉機構會隨之轉動,所述變距機構調節(jié)底盤高度和軸距。
進一步地,所述轉向機構還包括碳纖維支撐架、轉向電機、交叉滾子軸承、第一鋁合金平板、第二鋁合金平板、鋁合金支承件和尼龍打印件,所述轉向電機通過尼龍打印件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一鋁合金平板上,所述交叉滾子軸承內嵌在所述第二鋁合金平板內,所述交叉滾子軸承外圈與所述第二鋁合金平板抵觸連接,所述交叉滾子軸承內圈與所述鋁合金支承件抵觸連接,所述鋁合金支承件和所述碳纖維支撐架通過螺栓連接,所述變距電機固定在所述碳纖維支撐架上,所述轉向電機輸出軸作用在所述碳纖維支撐架,帶動所述鋁合金支承件轉動時,所述變距機構和所述滾轉機構也會隨之轉動,所述轉向機構可實現(xiàn)所述輪轂轉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未經(jīng)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29750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