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銀蒡多肽飲料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263271.7 | 申請日: | 2022-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901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13 |
| 發明(設計)人: | 鄭義;劉恩岐;李詩穎;李闖;于楠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工程學院 |
| 主分類號: | A23L2/38 | 分類號: | A23L2/38;A23L2/56;A23L2/62;A23J1/00;A23J1/14;A23J3/14;A23J3/16;A23J3/34;A23L33/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業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白玉娟 |
| 地址: | 221018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肽 飲料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銀蒡多肽飲料的制備方法,將銀杏、牛蒡、大豆分別依次進行粗粉碎、濕法超微粉碎、α?淀粉酶水解、沸水浴滅酶、微濾膜過濾,得到銀杏漿液、牛蒡漿液和豆漿;將銀杏漿液、牛蒡漿液和豆漿按1:1:(1?3)的體積比混勻,調pH至7.0,然后加入ProteAX酶水解,結束后滅酶,采用超濾膜過濾,得到銀蒡多肽原漿,用去離子水稀釋后,再加入風味劑和穩定劑,混合后高壓均質,然后滅菌、真空灌裝,即得。與現有技術相比,該方法制得的銀蒡多肽飲料具有穩定性好、風味佳、多肽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等優點,解決了傳統銀杏飲料穩定性差,風味不佳及傳統酶解工藝制備的多肽苦味較重、多肽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等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銀蒡多肽飲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植物蛋白飲料是以植物果仁、果肉及大豆為原料(如大豆、花生、杏仁、核桃仁、椰子等),經加工、調配后,再經高壓殺菌或無菌包裝制得的乳狀飲料。植物蛋白飲料是我國飲料行業最有前景的品類之一,大力發展植物蛋白類食品,有利于改善我國人民的食物結構,解決我國食品結構中蛋白質含量偏低和奶源缺乏的問題。然而目前市場上核桃、杏仁、花生等植物原料飲料趨向飽和,產品同質化嚴重,而其他原料尚未得到有效開發。植物蛋白資源在我國從北到南分布極為豐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開發特色植物蛋白飲料對充分利用植物蛋白資源,提高農民收入,滿足市場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銀杏被譽為植物界“活化石”,是我國特有的珍貴孑遺樹種,我國銀杏樹資源占世界資源總量的70%。銀杏(白果)為國家衛健委公布的藥食同源物品,銀杏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碳水化合物含量占干物質的72.6%;蛋白質含量為13.2%,其氨基酸組成合理,屬于優質蛋白。目前,銀杏主要作為干果銷售,價格低廉,缺乏深加工產品,直接制約了銀杏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迫切需要研發銀杏深加工產品,提高銀杏的附加值。銀杏多肽具有抗氧化、抑菌、降血糖等生物活性,且易于被吸收利用,因此,開發銀杏多肽飲料具有廣闊的前景。
有關銀杏飲料的研究報道雖有不少,但市場上卻鮮有銀杏飲料產品。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由于銀杏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質等,在加工和貯藏過程中會出現淀粉和蛋白質沉淀、表面形成脂肪圈等不穩定現象,嚴重影響了成品的外觀品質和商品價值;這是銀杏飲料生產中的關鍵技術問題,也是渾濁型飲料加工中的共性問題,現有研究報道尚未徹底解決上述關鍵技術難題。二是現有銀杏飲料風味不佳,存在一定的苦澀味。因此,亟待開發穩定性好、風味佳、產品品質優良的銀杏飲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銀杏飲料加工和貯藏過程中易沉淀、穩定性差,銀杏飲料風味不佳以及傳統酶解工藝制備的多肽苦味較重、多肽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等問題,提供一種銀蒡多肽飲料的制備方法,制得的飲料穩定性好、風味佳、產品品質優良、多肽相對分子質量較小,具有較好功能性。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銀蒡多肽飲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銀杏去殼、去內種皮和胚芽,將牛蒡去皮、切塊,然后將銀杏、牛蒡、大豆用去離子水浸泡,再分別依次進行粗粉碎、濕法超微粉碎、α-淀粉酶水解、沸水浴滅酶、微濾膜過濾,得到銀杏漿液、牛蒡漿液和豆漿;
(2)將銀杏漿液、牛蒡漿液和豆漿按1:1:(1-3)的體積比混合均勻,并調pH至7.0,然后加入ProteAX酶水解,結束后沸水浴滅酶,采用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為1000Da的超濾膜過濾,收集濾液,得到銀蒡多肽原漿;
(3)將銀蒡多肽原漿用去離子水稀釋,銀蒡多肽原漿與去離子水的體積比為1:(1-3),得到銀蒡多肽液,往銀蒡多肽液中加入風味劑和穩定劑,混合后高壓均質,然后滅菌、真空灌裝,得到銀蒡多肽飲料。
進一步,步驟(1)中,所述濕法超微粉碎的工藝參數為:球料比5:1,漿液濃度30-40%,攪拌器轉速700-900r/min,球磨介質為Φ10mm氧化鋯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工程學院,未經徐州工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26327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