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引導輪制備方法以及引導輪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181804.7 | 申請日: | 2022-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3345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貝;徐軻;陳元鋒;劉陽;劉彬;常艷紅;黃爽;曹優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徐工履帶底盤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5/00 | 分類號: | B23P15/00;C21D1/18;C21D1/667;C21D9/40;B62D55/14 |
| 代理公司: | 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鄒丹 |
| 地址: | 221011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引導 制備 方法 以及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引導輪制備方法以及引導輪,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用以提高得到硬化層厚度更加均勻的引導輪。該引導輪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帶有沖孔的胚件進行碾環加工得到輪圈毛坯;其中,碾環加工后輪圈毛坯的溫度為850℃~900℃;對輪圈毛坯進行整體淬火,在整體淬火結束時,控制輪圈毛坯的溫度為60℃~100℃。上述技術方案是對輪圈進行整體淬火,不需要分部位多次淬火,輪圈外圓整體獲得了高硬度、高耐磨的馬氏體組織,此工藝獲得硬化層深度較已有的感應淬火工藝更深。相較于現有技術,硬化層更深,產品耐磨性更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引導輪制備方法以及引導輪。
背景技術
引導輪是履帶式工程機械行走機構的重要零部件,主要用來引導履帶正確繞轉,防止其跑偏和越軌,緩和履帶前進時受到的沖擊。引導輪承受重載,在履帶表面滑動,因此要求引導輪的輪體有較高的強度和耐沖擊性,其表面還應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傳統制備引導輪的方法:下料、碾環、粗加工、焊接、感應淬火、回火、校正、精加工、裝配。感應淬火借助專門的設備實現,感應淬火一次對引導輪的一個踏面淬火。引導輪包括兩個踏面,要進行兩次感應淬火。
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下述問題:在引導輪制備的過程中,左右踏面兩次感應淬火時,容易產生輪轂與輪圈不對中,內圓角位置感應加熱時升溫困難,淬火時硬化層深度偏淺,輪圈圓周方向存在10~30mm長無法進行表面淬火區域,硬度、強度及耐磨性不足等問題,且整體感應淬火需配置專用生產設備,熱處理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一種引導輪制備方法以及引導輪,用以提高得到硬化層厚度更加均勻的引導輪。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引導輪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帶有沖孔的胚件進行碾環加工得到輪圈毛坯;其中,碾環加工后所述輪圈毛坯的溫度為850℃~900℃;
對所述輪圈毛坯進行整體淬火,在整體淬火結束時,控制所述輪圈毛坯的溫度為60℃~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采用以下步驟進行整體淬火:
將所述輪圈毛坯安裝至旋轉定位裝置,所述旋轉定位裝置被構造為帶動所述輪圈毛坯回轉;
采用噴水部件對所述輪圈毛坯的外表面噴水。
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所述輪圈毛坯的外表面噴水的時長為2~2.5分鐘。
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所述輪圈毛坯的外表面噴水的水流量為:30~40立方米/小時。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噴的水的溫度為15~40℃。
在一些實施例中,引導輪制備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
對整體淬火后的所述輪圈進行校正,以使得所述輪圈的圓度達到設定要求。
在一些實施例中,引導輪制備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
對校正后的所述輪圈進行回火:將所述輪圈加熱至190℃~210℃,并保溫2.5~3.5小時。
在一些實施例中,引導輪制備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
對回火后的所述輪圈進行拋丸處理,以清除所述輪圈表面的氧化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引導輪制備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
對所述輪圈的焊接坡口進行機加工;
通過所述焊接坡口將所述輪圈與輪轂、腹板焊接固定得到輪體;
對所述輪體進行精加工,以實現所述輪體與輪軸、輪座的裝配,以得到引導輪半成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徐工履帶底盤有限公司,未經徐州徐工履帶底盤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18180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