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座艙系統的人機交互設計方法、電子設備及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91012.0 | 申請日: | 2022-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2795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23 |
| 發明(設計)人: | 曾偉;張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錦圖計算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W40/08 | 分類號: | B60W40/08;B60W60/00;B60W50/14;B60W40/10;G06F3/01;G06V20/59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創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王敏睿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座艙 系統 人機交互 設計 方法 電子設備 介質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智能座艙系統的人機交互設計方法、電子設備及介質,所述智能座艙系統的人機交互設計方法包括:通過智能座艙內的車載攝像機對駕駛員進行疲勞檢測,判斷所述駕駛員是否存在疲勞狀態;若檢測到所述駕駛員存在疲勞狀態,則開啟輔助駕駛模式;查詢距離所述智能座艙最近的停車點的導航路線,并向所述駕駛員推送提示信息;若在第一預設時間閾值后未接收到所述駕駛員的回應信息,則開啟自動駕駛模式控制所述智能座艙對應的車輛前往所述停車點。本申請解決了疲勞駕駛狀態下的安全性低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智能座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座艙系統的人機交互設計方法、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智能化的發展,如今的汽車已經可以實現在汽車座艙中通過座艙設備為用戶提供播放音樂、燈光控制,以及接收車輛狀態信息等車輛交互功能。傳統汽車座艙功能區布局碎片化、信息過載造成了人車交互的障礙,從而把導致了將汽車本身作為交互入口的價值被低估,目前人們對行車駕駛的安全性越加重視,各種交通事故中由于長時間疲勞駕駛導致的事故更是數不勝數,因此針對駕駛員的行車狀態也有了對應的檢測方法,但目前對于駕駛員處于疲勞狀態時的處理辦法主要是通過各種提神手段促使駕駛員恢復清醒狀態,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駕駛疲勞問題,從而導致疲勞駕駛的安全性過低。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座艙系統的人機交互設計方法、電子設備及介質,旨在解決疲勞駕駛狀態下的安全性低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提供一種智能座艙系統的人機交互設計方法,所述智能座艙系統的人機交互設計方法包括:
通過智能座艙內的車載攝像機對駕駛員進行疲勞檢測,判斷所述駕駛員是否存在疲勞狀態;
若檢測到所述駕駛員存在疲勞狀態,則開啟輔助駕駛模式;
查詢距離所述智能座艙最近的停車點的導航路線,并向所述駕駛員推送提示信息;
若在第一預設時間閾值后未接收到所述駕駛員的回應信息,則開啟自動駕駛模式控制所述智能座艙對應的車輛前往所述停車點。
可選地,所述通過智能座艙內的車載攝像機對駕駛員進行疲勞檢測,判斷所述駕駛員是否存在疲勞狀態的步驟包括:
通過所述智能座艙中的車載攝像頭采集所述駕駛員的面部圖像信息,并從所述面部圖像信息中提取中的識別點;
根據預設頭部模型、所述面部圖像信息中的識別點確定所述駕駛員的頭部姿態;
根據所述頭部姿態、所述識別點確定所述駕駛員是否存在當前疲勞狀態;
當檢測到所述駕駛員存在當前疲勞狀態的持續時間超過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判定所述駕駛員存在疲勞狀態。
可選地,所述根據預設頭部模型、所述面部圖像信息中的識別點確定所述駕駛員的頭部姿態的步驟包括:
根據所述識別點中的各預設識別點,建立所述面部圖像信息與所述預設頭部模型的映射矩陣;
根據所述映射矩陣調整所述預設頭部模型得到當前頭部三維模型;
根據所述預設頭部模型與所述當前頭部三維模型確定所述駕駛員的頭部姿態。
可選地,所述根據所述頭部姿態、所述識別點確定所述駕駛員是否存在當前疲勞狀態的步驟包括:
根據各所述識別點的運動情況確定橫向變化幅值與縱向變化幅值;
判斷所述橫向變化幅值與所述縱向變化幅值是否超過預設變化閾值;
若所述橫向變化幅值或所述縱向變化幅值超過所述預設變化閾值,則判定所述駕駛員存在疲勞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錦圖計算技術(深圳)有限公司,未經錦圖計算技術(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9101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