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檢測貓細小病毒的引物和TaqMan探針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83435.8 | 申請日: | 2022-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7257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淑艷;王勇;穆苑苑;劉璇;霍欣蕊;吳海強;謝祥宇;王潤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Q1/70 | 分類號: | C12Q1/70;C12Q1/686;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詢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張先蓉 |
| 地址: | 230036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檢測 細小 病毒 引物 taqman 探針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檢測貓細小病毒的引物和TaqMan探針及其應用,屬于分子生物學領域。所述引物包括上游檢測引物如SEQ ID NO:1所示,下游檢測引物如SEQ ID NO:2所示;熒光探針如SEQ ID NO:3所示。本發明利用上述引物和探針檢測貓細小病毒,用隨目的基因片段擴增而變化的熒光信號強度來快速檢測和鑒定FeChPV,克服了常規PCR檢測的不足,且具有高效、精確度、特異性和重復性高、能夠定量檢測等特點,為貓細小病毒的檢測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技術手段。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分子生物學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檢測貓細小病毒的引物和TaqMan探針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貓細小病毒(FPV),是單鏈DNA病毒,可導致貓泛白細胞減少癥,是貓和其他貓科動物的一種高度傳染性和往往致命的疾病。在2019年,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一家多設施貓科動物收容所在暴發急性胃腸炎(AGE)期間,在貓的糞便樣本中發現了一種新型FPV,即貓查帕病毒(FeChPV)。FeChPV屬于貓細小病毒科(hamapvovirinae亞科),為chaphamapvovirinae屬,是一種小型、無包膜的二十面體病毒,單鏈線性DNA,基因組長度為4.0-6.0kb。具有開放閱讀框(ORF)3個,分別編碼非結構蛋白NS1(ORF1),核蛋白NP(ORF3)和主要衣殼蛋白VP(orf2),其中NS1編碼658個氨基酸(aa),NP編碼508個氨基酸(aa),VP編碼187個氨基酸(aa)。FeChPV可感染脊椎動物,如狗、貓、蝙蝠、大鼠、小鼠、猿猴、豬、鳥、火雞、孔雀、雞和袋獾,是貓腸道中最常見的病原體,流行較高。
目前,FeChPV為一種新發病毒,可導致貓的腹瀉、腹痛、發熱等。但臨床上對于貓病毒的研究大多為貓細小病毒(FPV)、貓輪狀病毒(FRV)、貓冠狀病毒(FCoV)、貓杯狀病毒(FCV)等,對FeChPV的研究很少。
臨床上已經存在一些常用的病毒檢測方法,常規的聚合酶鏈反應(PCR),操作復雜,敏感性低,結果也只是定性的;基于SYBR Green I的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結果易出現假陽性;環介導等溫擴增(LAMP)容易造成氣溶膠污染,故建立一種具有快速、高效、特異性和重現性均良好,具有直觀的反應結果等優點的臨床檢測方法,對于貓腹瀉在臨床上的監測和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檢測貓細小病毒的引物和TaqMan探針及其應用,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通過實時檢測,用隨目的基因片段擴增而變化的熒光信號強度來快速檢測和鑒定FeChPV,克服了常規PCR檢測的不足,且具有高效、精確度、特異性和重復性高、能夠定量檢測等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檢測貓細小病毒的引物和熒光探針,所述引物包括上游檢測引物和下游檢測引物,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所述熒光探針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3所示。
優選的是,所述貓細小病毒為貓查帕病毒。
優選的是,所述熒光探針的5'端的報告熒光基團為FAM,3'端的猝滅熒光基團為BHQ1。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檢測貓細小病毒的試劑盒,包括上述的引物和熒光探針。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非疾病診斷目的的檢測貓細小病毒的方法,包括:利用上述的引物和熒光探針進行實時熒光定量反應,反應結束后,將模板DNA的Ct值與標準曲線對照,得到模板DNA中貓細小病毒目的基因片段拷貝濃度,基于得到的拷貝濃度判斷是否含有貓細小病毒。
優選的是,利用所述引物和熒光探針進行實時熒光定量反應的反應體系包括:2×TaqMan Fast qPCR預混液(低ROX)10μL、ddH2O 8μL、上游引物0.4μL、下游引物0.4μL、模板1μL和0.2μL熒光探針;反應程序:94℃180s、94℃5s、60℃30s,40個循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農業大學,未經安徽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8343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