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檢測玉米赤霉烯酮的拉曼光譜試紙條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81330.9 | 申請日: | 2022-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2431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27 |
| 發明(設計)人: | 鄒明強;金涌;王玉峰;陳艷;薛強;殷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21/65 | 分類號: | G01N21/65;G01N33/54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檢測 玉米 赤霉烯酮 光譜 試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檢測玉米赤霉烯酮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免疫層析試紙條及其制備方法。試紙條具體包括樣品墊、結合墊、硝酸纖維素膜、吸水墊和PVC背襯。在PVC背襯上依次連續粘附有樣品墊、結合墊、硝酸纖維素膜和吸水墊。所述結合墊與所述硝酸纖維素膜之間有搭接,所述硝酸纖維素膜與所述吸水墊之間有搭接;所述結合墊上包被有Au?DTNB@Ag?玉米赤霉烯酮抗體溶液,所述硝酸纖維素膜上分別包被有構成檢測線的玉米赤霉烯酮?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聯物和構成質控線的兔抗鼠IgG。本發明試紙條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檢測時間短、可現場操作、檢測成本低、操作簡便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霉菌毒素殘留的免疫化學速測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快速檢測玉米赤霉烯酮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免疫層析試紙條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謝產物。玉米赤霉烯酮作為一種常見的真菌毒素,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主要污染玉米、小麥、大米、大麥、小米和燕麥等谷物。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樣作用,能造成動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動物繁殖機能異常甚至死亡,可給畜牧場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由于玉米赤霉烯酮較強的毒性,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對其的監控,并制定出嚴格的限量標準:歐盟規定谷物粉和麩皮中限量為75 μg/kg,我國在國家標準中規定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為60 μg/kg。
現有的玉米赤霉烯酮檢測方法主要有理化方法、ELISA方法、膠體金層析法等。理化方法前處理過程復雜、儀器化程度高、操作繁瑣、效率低。ELISA法是利用酶標記物的競爭性免疫檢測方法,被廣為用作定性或半定量檢測的快速篩查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檢測時間,但仍然需要專門的儀器(如酶標儀),操作過程仍較復雜。膠體金層析法可以滿足現場快速的要求,但是只能定性檢測無法得到定量結果。因此,如何提供一種玉米赤霉烯酮的快速檢測新技術,克服上述技術缺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
由于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SERS)可檢測低至單分子水平的目標物,是目前最靈敏的分析方法之一。具體將表面增強拉曼光譜與免疫分析技術進行結合,建立SERS免疫層析檢測技術,不僅具有SERS的高靈敏性和光譜可區分性,還具有免疫分析的高特異性和便捷性。本發明將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與免疫層析技術相結合,開發了一種超靈敏的玉米赤霉烯酮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免疫層析檢測新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操作簡便,檢測快速、準確并適合現場使用的用于檢測玉米赤霉烯酮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免疫層析試紙條及其制備方法,填補目前尚未有玉米赤霉烯酮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免疫層析檢測試紙條的空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檢測玉米赤霉烯酮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免疫層析試紙條,包括樣品墊、結合墊、硝酸纖維素膜、吸水墊和PVC背襯。在PVC背襯上依次連續粘附有樣品墊、結合墊、硝酸纖維素膜和吸水墊。所述結合墊與所述硝酸纖維素膜之間有搭接,所述硝酸纖維素膜與所述吸水墊之間有搭接;所述結合墊上包被有Ag-DTNB@Au-玉米赤霉烯酮抗體溶液,所述硝酸纖維素膜上分別包被有構成檢測線的玉米赤霉烯酮-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聯物和構成質控線的兔抗鼠IgG。
本發明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免疫層析試紙條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納米金顆粒溶液:稱取氯金酸溶于超純水中,得氯金酸溶液,加熱,待氯金酸溶液98℃時加入檸檬酸三鈉溶液,繼續加熱后,冷卻,得納米金顆粒溶液(AuNPs);
2、制備納米金顆粒表面修飾DTNB溶液:取步驟(1)制備的納米金顆粒溶液,加入DTNB溶液,攪拌反應,離心,去除上清液,沉淀用超純水混懸,得AuNPs-DTNB溶液;
3、銀包裹AuNPs-DTNB核殼結構的制備:取步驟(2)制備的AuNPs-DTNB溶液和AgNO3溶液混合,反應,離心,沉淀用超純水混懸,超聲分散,得銀包裹AuNPs-DTNB核殼復合物(Au-DTNB@Ag)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8133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