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載通信系統、車輛及車載通信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51786.0 | 申請日: | 2022-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33940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定萍;陳士昌;李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6/023 | 分類號: | B60R16/023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顧思妍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載 通信 系統 車輛 處理 方法 | ||
本申請提供一種車載通信系統、車輛及車載通信處理方法。車載通信系統包括第一整車控制器、第二整車控制器、前攝像頭模組、前雷達模組、后攝像頭模組及后雷達模組,所述第一整車控制器用于設置在車輛前部的儀表臺下,所述第二整車控制器用于設置在所述車輛的車身后部。由于是一個整車控制器設置在車輛前方部位,另一個整車控制器設置在車輛的后方部位,因此,車后的電子器件便可以直接與后方的整車控制器連接,而無需直接與車前的整車控制器連接,如此,有利于縮短整車中部分電子器件的布線長度。另外,利用以太網網絡傳輸數據,有利于提高整車數據傳輸速率,降低通信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載通信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車載通信系統、車輛及車載通信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電子產品的飛速發展和大量普及,涉及車內娛樂、診斷和智能駕駛等電子設備種類不斷增加,整車特種線種類多而繁雜,設備之間的互連需求也越來越復雜。同時,車內的模擬系統也不斷向數字系統遷移,包括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System,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中的攝像頭由模擬轉向數字、車載娛樂系統中藍光、高清顯示的需求等,都給車內互連網絡系統的帶寬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大量的數據需要更大的帶寬來傳輸。
目前市場上汽車通信總線已有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局域互連網絡)、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網絡)等成熟的PHY(Physical,物理)層協議,也有基于LVDS/USB(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Universal Serial Bus,低電壓差分信號/通用串行總線)技術的協議被各大車廠廣泛使用,但是隨著技術發展和信息系統傳輸的高要求,相關的技術協議已逐漸不能滿足當前或后續發展的傳輸要求。例如CAN總線最大傳輸速率為1Mbps,效率低;FlexRay是一種共享式的總線技術,最大傳輸速率為10Mbps,不適用于娛樂信息系統;LVDS的協議為非完全開放協議,開放性較差,相關連接器復雜且昂貴,同時在信號品質方面的測試成本也非常高。另外,車輛上各個受控的電子器件通常與一個整車控制器連接,使得通信線路長。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載通信系統、車輛及車載通信處理方法,能夠改善車載通信的傳輸速率低、通信線路長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申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車載通信系統,包括:第一整車控制器、第二整車控制器、前攝像頭模組、前雷達模組、后攝像頭模組及后雷達模組,所述第一整車控制器用于設置在車輛前部的儀表臺下,所述第二整車控制器用于設置在所述車輛的車身后部;
所述第一整車控制器包括第一處理器、第一CAN收發模塊和第一以太網收發模塊,所述第二整車控制器包括第二處理器、第二CAN收發模塊和第二以太網收發模塊;
所述第一處理器與所述第一CAN收發模塊及所述第一以太網收發模塊均連接,所述第二處理器與所述第二CAN收發模塊及所述第二以太網收發模塊均連接,所述第一CAN收發模塊與所述第二CAN收發模塊連接,所述第一以太網收發模塊與所述第二以太網收發模塊連接;
所述第一處理器通過所述第一以太網收發模塊與所述前攝像頭模組連接;
所述第一處理器通過所述第一以太網收發模塊或所述第一CAN收發模塊,與所述前雷達模組連接;
所述第二處理器通過所述第二以太網收發模塊與所述后攝像頭模組連接;
所述第二處理器通過所述第二以太網收發模塊或所述第二CAN收發模塊,與所述后雷達模組連接。
結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整車控制器還包括與所述第一處理器連接的第一信號采集模塊,所述第一信號采集模塊包括第一模數轉換器和第一運算放大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5178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