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近紅外光譜技術的顱腦損傷監測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901101.0 | 申請日: | 2022-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31694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1 |
| 發明(設計)人: | 徐濤;嚴榮國;魏夢林;梅竹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長征醫院;上海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5/00 | 分類號: | A61B5/00;A61B5/1455;A61B5/03 |
| 代理公司: | 上海洞見未來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467 | 代理人: | 苗繪 |
| 地址: | 20000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紅外 光譜 技術 顱腦 損傷 監測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近紅外光譜技術的顱腦損傷監測裝置,該裝置由箱體和探頭組成。箱體內部安置有單片機、電壓轉換模塊、恒流源以及濾波和放大模塊。探頭由一個雙波長(850nm和730nm)的LED燈和兩個光電傳感器組成。電源由外部的12V適配器提供。將探頭用彈力繩固定在人體的額頭,LED燈會交替發射兩個不同波長的光,該光透過人體腦組織后會反射一部分并由光電傳感器接收。傳感器所接收的信號經過濾波和放大以后將該輸出電壓傳輸給單片機進行AD轉換,最后由單片機將轉換好的數字量給到上位機并顯示腦組織的一些生理參數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顱腦損傷監測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近紅外光譜技術的顱腦損傷監測裝置。
背景技術
在早期對顱腦損傷的檢測,最主要的監測方法是微創的,該監護手段對醫護人員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不管是腦室內監測ICP還是硬腦膜外測ICP等方式都需要進行開顱手術,需要將監測的探頭放入病人顱內,其風險較大,且較為考驗操作醫生的手術經驗。同時,由于需要進行開顱手術,患者顱內受感染和顱內出血等并發癥時有發生,無疑這將使得病人雪上加霜。同時,其監護成本也較為昂貴。且一些例如CT、MRI、PET-CT等大型設備的檢查都需要較高費用。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近紅外光譜技術的顱腦損傷監測裝置,包含:箱體部分、探頭部分、電源適配器以及上位機系統;
探頭部分通過電導線與箱體部分相連,用于進行顱腦損傷監測;
電源適配器與箱體部分、外部的電源相連;
上位機系統與箱體部分相連,用于顯示顱腦損傷監測的結果。
進一步,探頭部分包含:探頭主體、兩個光電傳感器、雙波長LED燈以及固定組件;
探頭主體通過電導線與箱體部分相連,探頭主體表面覆蓋有遮光層;
兩個光電傳感器設置在探頭主體上,且通過電導線與箱體部分相連;
雙波長LED燈設置在探頭主體上,且通過電導線與箱體部分相連;
固定組件設置在探頭主體上,用于將探頭主體固定于受測者的額頭。
進一步,固定組件包含:彈力繩,彈力繩設置在探頭主體上,用于將探頭主體固定于受測者的額頭。
進一步,遮光層為黑色硅膠。
進一步,兩個光電傳感器以及雙波長LED燈處于同一水平線上。
進一步,兩個光電傳感器的間距為1cm,靠近雙波長LED燈的光電傳感器與雙波長LED燈的間距為3cm。
進一步,雙波長LED燈的光由730nm波長和850nm波長組成。
進一步,箱體部分包含:箱體主體、電路承載板、單片機、電壓轉換模塊、濾波和放大模塊、開關模塊以及恒流源;
箱體主體上設有進線口以及適配器連接口;
電路承載板設置在箱體主體內,電路承載板與探頭部分、上位機系統相連;
單片機設置在電路承載板上;
濾波和放大模塊設置在電路承載板上;
電壓轉換模塊設置在電路承載板上,且與電源適配器、單片機、濾波和放大模塊電性連接,用于將電源適配器連入的電壓進行轉換,并將轉換后的電壓為單片機、濾波和放大模塊進行供電;
開關模塊設置在承載板上,且與單片機、雙波長LED燈的一端相連,用于控制雙波長LED燈的亮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長征醫院;上海理工大學,未經上海長征醫院;上海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9011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