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循環式余熱耦合式SCR脫硝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595537.1 | 申請日: | 2022-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874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2 |
| 發明(設計)人: | 孫豐凱;劉立軍;郭燁燁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道簡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90 | 分類號: | B01D53/90;B01D53/86;B01D53/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000 山東省濟南市高新***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循環 余熱 耦合 scr 系統 | ||
1.一種循環式余熱耦合式SCR脫硝系統,包括除塵器(1),所述除塵器(1)的出氣口通過法蘭裝配有進氣管(11),所述進氣管(11)外壁的一端固定安裝有脫硝反應器(2),所述脫硝反應器(2)遠離除塵器(1)的一端螺紋裝配有保溫端蓋(3),所述脫硝反應器(2)靠近除塵器(1)的一端安裝有氨水噴淋部件(4),所述除塵器(1)的進氣口通過疏導管(5)連通有引風機(6),所述引風機(6)的輸入端連通有加熱爐(7),其特征在于:所述脫硝反應器(2)包括蓄熱罐(21),所述蓄熱罐(21)的內壁鋪設有保溫隔熱層(22),所述蓄熱罐(21)的內部靠近除塵器(1)的一端安裝有導氣管(23),所述導氣管(23)的一端安裝有混氣室(24),所述混氣室(24)的內部沿其軸向安裝有導氣柵(25),所述蓄熱罐(21)的內部沿其軸向裝配有催化脫硝管(26),所述催化脫硝管(26)的內部包裹有集熱罐(29),所述集熱罐(29)的內部沿其軸向裝配有換熱器(27),所述集熱罐(29)的排氣口安裝有排氣管(2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式余熱耦合式SCR脫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脫硝反應器(2)外壁的兩側分別固定插接有余熱回收管(10)和出氣管(12),所述余熱回收管(10)的一端連通有吸風機(1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循環式余熱耦合式SCR脫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風機(13)的輸入端與加熱爐(7)的內部連通,且余熱回收管(10)靠近脫硝反應器(2)的一端依次貫穿脫硝反應器(2)的內壁和集熱罐(29)的內部并延伸至集熱罐(29)的內部。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循環式余熱耦合式SCR脫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熱回收管(10)靠近吸風機(13)的一端安裝有智能控制閥(4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式余熱耦合式SCR脫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27)包括螺紋裝配在其外壁的換熱管(272)以及U形安裝在其內部的預熱管(271),所述換熱器(27)將集熱罐(29)內部的兩端隔開成兩個獨立的空腔,所述換熱管(272)的兩端連通集熱罐(29)內部兩端的空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循環式余熱耦合式SCR脫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預熱管(271)的兩端分別由內向外貫穿集熱罐(29)的外壁并延伸至集熱罐(29)的外部,且預熱管(271)的兩端分別與進氣管(11)和出氣管(12)的內部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式余熱耦合式SCR脫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噴淋部件(4)包括氨水導管(41),所述氨水導管(41)的出水端由外向內依次貫穿蓄熱罐(21)和導氣管(23)的內壁邊延伸至導氣管(23)的內部,且氨水導管(41)的出水端固定安裝有噴嘴主體(43),所述噴嘴主體(43)的內部沿其軸向開設有分流槽(44),所述分流槽(44)的內壁沿其周向等距開設有噴射槽(45),所述氨水導管(41)的靠近出水端處也安裝有智能控制閥(42)。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式余熱耦合式SCR脫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氣柵(25)的柵片呈傾斜周向等距分布在混氣室(24)的內部,且導氣柵(25)一側的中心處與噴嘴主體(43)的一側固定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式余熱耦合式SCR脫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脫硝反應器(2)的進氣端連通有烘燒機(9),所述烘燒機(9)的內部與出氣管(12)的一端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式余熱耦合式SCR脫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爐(7)的一側設置有DCS控制器(8),所述加熱爐(7)的一側設置有DCS控制器(8),所述DCS控制器(8)的輸出端通過導線與智能控制閥(42)的端口電性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道簡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山東道簡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59553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