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樓板厚度控制裝置及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548449.6 | 申請日: | 2022-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5620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5 |
| 發明(設計)人: | 蘭萬友;童龍偉;鄧賢力;聶林;金冰;劉云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1/10 | 分類號: | E04G21/10;E04G21/02;E04G11/3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劉世權 |
| 地址: | 610063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樓板 厚度 控制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樓板厚度控制裝置及控制方法,樓板厚度控制裝包括安裝基座,所述安裝基座至少形成有接觸面以及安裝面,所述接觸面用于和模板面接觸;安裝件,穿過所述安裝面、接觸面以及模板面,以將所述安裝基座固定在模板面上;套管,連接在所述安裝面,其中,所述套管遠離安裝基座的一端到所述接觸面的距離與所述樓板的厚度一致。本發明能夠對樓板的施工厚度進行控制,相對于傳統的控制方法更加準確,且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外界因素的影響,保證樓板的施工精度;本發明結構簡單,穩定可靠且可操作性強;本發明的控制方法操作簡單,速度快,效果顯著;在施工過程中便于操作檢查,有效復核樓板厚度是否可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樓板厚度控制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樓板厚度控制裝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在目前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結構板厚度要求精度高,需保證控制在(+8mm,-5mm)之間。
而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傳統的500mm標高水平線拉線進行控制,當線沒拉緊或過緊容易造成樓板的偏差,而采用鋼筋插簽檢查板厚時,如果鋼筋頂到校中的石子就會出現板厚過厚的情況。
因此,在現場施工過程中,對于樓板的厚度控制困難較大,結構板過厚影響結構層高,偏薄存在結構安全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發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樓板厚度控制裝置。
本發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樓板厚度控制方法。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樓板厚度控制裝置,包括:
安裝基座,所述安裝基座至少形成有接觸面以及安裝面,所述接觸面用于和模板面接觸;
安裝件,穿過所述安裝面、接觸面以及模板面,以將所述安裝基座固定在模板面上;
套管,連接在所述安裝面,其中,所述套管遠離安裝基座的一端到所述接觸面的距離與所述樓板的厚度一致。
本發明提出的樓板厚度控制裝置,包括安裝基座、安裝件和套管。其中,將安裝基座的兩個端面分為接觸面和安裝面,接觸面用于樓板的模板進行接觸,安裝面則用于為其他結構提供安裝工位。安裝件則用于將安裝基座安裝在樓板的模板上,從而保證安裝基座的穩固性。此外,增加了套管的結構,套管安裝在安裝面上,且要保證套管遠離安裝基座的一端到接觸面的距離與規定樓板的厚度一致,即套管安裝完成后,整個裝置的長度即為樓板的厚度,從而能夠保證在模板整體安裝時,以裝置長度為參考,進一步地保證了澆筑后樓板厚度的準確性。
根據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的樓板厚度控制裝置,還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安裝基座還包括:
安裝通道,形成于所述安裝面的中心位置,且所述安裝件位于所述安裝通道內,以及所述套管和所述安裝通道套接。
在本技術方案中,安裝基座還包括安裝通道。安裝通道安裝在安裝面上,隨后將套管套接在安裝通道內,能夠保證套管的便于安裝性。此外,安裝通道的形狀與套管的形狀一致,從而確保套管的順利安裝。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安裝面和所述接觸面均形成有螺紋孔,所述安裝件為安裝螺釘的結構,所述安裝螺釘旋接在所述螺紋孔內,并將所述安裝基座固定在模板面。
在本技術方案中,安裝件為安裝螺釘,即安裝螺釘將安裝基座釘設在樓板的模板上,實現了簡單且快捷的安裝過程,且不會產生額外的建筑垃圾,確保綠色施工。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
限位凸臺,形成于所述安裝通道的內部,且所述套管的端面與所述限位凸臺接觸時,所述套管即達到在安裝通道內的最大伸入距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54844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