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動機試車臺架冷卻水差異溫度的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532905.8 | 申請日: | 2022-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797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9 |
| 發明(設計)人: | 辛強之;高先理;馬冬霞;劉毅;王延瑞;郭晉;張英;姜寧寧;孫立紅;張紅霞;呂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淄柴機器有限公司;淄柴動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D23/20 | 分類號: | G05D23/20;G01M15/04 |
| 代理公司: | 淄博匯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95 | 代理人: | 董驍健 |
| 地址: | 255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試車 臺架 冷卻水 差異 溫度 控制 方法 | ||
一種發動機試車臺架冷卻水差異溫度的控制方法,屬于管道溫度控制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發動機出機的高溫水分為兩路,一路直接進入冷卻塔,另一路接入發動機高溫水進口用以調節進機高溫水溫度;發動機低溫水回水通過回水管路直接進入穩壓水箱;穩壓水箱的低溫水分別進入發動機高溫水進口和發動機低溫水進口,并根據發動機高溫水進口處的實時溫度調節發動機出機的高溫水與穩壓水箱的低溫水的配比以控制水溫。本發明滿足發動機進機的高溫水系統和低溫水系統對水溫的不同要求,在試車臺架的高溫水系統和低溫水系統在使用同一個穩壓水箱的情況下,實現了對柴油機機進機的低溫水溫度和高溫水溫度的分別控制。
技術領域
一種發動機試車臺架冷卻水差異溫度的控制方法,屬于管道溫度控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增壓中冷柴油機(在此以此柴油機為例)在臺架試驗時,特別在氣溫較高的夏季,為保證冷卻效果,機內和機外冷卻水采用雙開路循環(開路循環是指循環水的管路末端為開放式),且為有效利用資源節約成本投入,高溫水系統和低溫水系統共用一套冷卻水系統,但柴油機這兩路冷卻水的進機溫度要求卻不相同,低溫水主要冷卻各系統冷卻器,要求進機溫度較低(針對不同類型的發動機,此數據要求不同);高溫水為缸套水,為保證柴油機良好的運行性能,要求進機的水溫度較高(針對不同類型的發動機,此數據要求不同)。一般情況下,試車臺架高溫水和低溫水出機后通過排水管路進入外部水池集中進行冷卻,然后通過輸送水泵輸往臺架共用穩壓水箱,由穩壓水箱經由不同的水泵進入柴油機的高溫水系統和低溫水系統。在這種情況下,若要保證空氣冷卻器的冷卻效果,必須保證穩壓水箱內冷卻水的溫度足夠低,但是這樣會造成高溫水進機時溫度較低,影響柴油機機體和氣缸套的使用壽命,反之一則影響空氣進氣量,降低燃燒性能,二則無法保證機油的溫度,降低其冷卻及潤滑性能。這是這種冷卻方式最大的弱點。
中國專利CN113670622A公開了一種船用柴油機臺架試驗冷卻水回水系統及方法,包括一個或多個回水支管,所述回水支管與總管路的進水端連通,所述總管路上設有流量監測裝置;和水箱以及熱水池,所述總管路的出水端連通所述水箱,所述水箱靠近所述回水支管,所述水箱底部設有變頻潛液泵,所述變頻潛液泵通過出水總管與所述熱水池連通,所述出水總管上設有流量監測裝置;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變頻潛液泵和所述流量監測裝置電性相連;本發明總管路較短,使得水箱靠近回水支管,保證回水充分流進水箱,同時利用水箱中的變頻潛液泵及時的將水回排至熱水池,實現了水的有效回流。但是仍然無法解決柴油機的兩路冷卻水的進機溫度要求不同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實現對來自同一水箱的兩路進水水溫的分別控制的發動機試車臺架冷卻水差異溫度的控制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發動機試車臺架冷卻水差異溫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發動機出機的高溫水分為兩路,一路直接進入冷卻塔,另一路接入發動機高溫水進口用以調節進機高溫水溫度;
發動機低溫水回水通過回水管路直接進入穩壓水箱;
穩壓水箱的低溫水分別進入發動機高溫水進口和發動機低溫水進口,并根據發動機高溫水進口處的實時溫度調節發動機出機的高溫水與穩壓水箱的低溫水的配比以控制水溫。
本發明為一種發動機試車臺架冷卻水差異溫度的控制方法,其功能為滿足發動機進機的高溫水系統(指用于冷卻缸套的內循環冷卻水)和低溫水系統(指用于冷卻中冷器,機油冷卻器的外循環冷卻水)對水溫的不同要求,在試車臺架的高溫水系統和低溫水系統在使用同一個穩壓水箱的情況下,實現了對柴油機機進機的低溫水溫度和高溫水溫度的分別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淄柴機器有限公司;淄柴動力有限公司,未經淄柴機器有限公司;淄柴動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53290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