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產養殖益生菌及其菌劑制備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407502.0 | 申請日: | 2022-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076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2 |
| 發明(設計)人: | 呂劍;王建華;武君;殷璐璐;王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海陸達(山東)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01N63/20;A01P1/00;A01P3/00;C02F3/34;A23K50/80;A23K10/12;A23K10/26;A23K10/30;A23K10/37;A23K20/147;A23K20/163;C12R1/01;C02F103/20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穎 |
| 地址: | 264003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產 養殖 益生菌 及其 制備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水產養殖益生菌及其菌劑制備與應用。該菌劑是由新菌種腸球菌YTLJ?N?SXH1和短芽孢桿菌YTLJ?N?SXH2分別預培養擴繁后經冷凍干燥得到相應的單菌菌粉,將單菌菌粉混合,再與助劑混合制得。腸球菌YTLJ?N?SXH1和短芽孢桿菌YTLJ?N?SXH2保藏于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保藏編號分別為GDMCC No:62080和GDMCC No:62215。該菌種及其菌劑具有抑制病原菌,有效減少抗生素使用,增強水產動物免疫力,降低發病率,同時高效去除亞硝酸鹽、氨氮和硝酸鹽的作用,增加了水產養殖系統高(好)氧多途徑脫氮的菌種來源,可用于多種水產養殖系統的養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產養殖益生菌及其菌劑制備與應用。
背景技術
工廠化養殖是現代漁業養殖的重要方式。養殖廢水的大量排放對近海養殖水域水質的影響極大,大規模工廠化養殖造成的水環境污染與水產病害頻發等問題嚴重困擾和阻礙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養殖水原位凈化處理技術具有生態環境破壞小、尾水排放少等優勢,既可以保護近海生態環境,又可以獲得高產優質的水產品。因此,對水產養殖水體進行原位凈化處理是水產養殖領域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類活動的增強,環境污染已成為限制沿海生態脆弱區發展的重要因素。循環水養殖是我國陸基海水養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開發成本低廉、操作簡單的水產養殖水原位深度處理凈化技術具有重要意義和應用價值。
工廠化高密度養殖帶來的亞硝酸鹽脅迫和病原菌增加的雙重壓力制約著工程化養殖的推廣應用。高養殖密度能降低養殖魚類的生長性能,導致魚體生化組成的改變,并且引發其魚體能量的過度消耗和抗氧化系統的活化,對免疫系統產生一定的抑制,并降低肌肉的營養價值。與此同時,高密度工廠化養殖條件下,投喂增加時,氨氮及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致病菌被激活或擴增并對水產動物產生影響。在池中高密度飼養的水產動物頻繁遭受氨氮及亞硝酸鹽的刺激,導致免疫力下降,對各種傳染病更加易感。工廠化養殖系統中易于累積硝酸鹽,而硝酸鹽在系統缺氧時則易于轉化為具有毒性的亞硝酸鹽。因此,控制氨氮、亞硝酸鹽及硝酸鹽可有效地預防魚病的發生。
益生菌的開發與利用是解決水產病害的一種重要技術手段。通過益生菌的添加應用,大量病原菌被殺滅或抑制,進而實現了保護水產動物的目的。然而,工廠化高密度養殖帶來的亞硝酸鹽脅迫和病原菌增加的雙重壓力制約著工程化養殖的推廣應用。目前,尚未有篩選獲得具有脫除氨氮和亞硝酸鹽且能同時抑制多種病原菌的復合功效益生菌的報道。本發明開發了具有脫除氨氮、亞硝酸鹽和硝酸鹽且能同時抑制多種病原菌的復合功效益生菌,然后進行合理混合制備出復合益生菌劑,各混合菌株優勢互補形成高效的微生物群落,抑制和殺滅多種病原菌,同時促進水產養殖系統中大部分氨氮、亞硝態氮和硝態氮轉變為氮氣予以脫除,實現養殖水體的原位養護,對于工廠化水產養殖提質增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水產養殖益生菌及其菌劑制備與應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水產養殖益生菌,水產養殖益生菌為腸球菌
所述腸球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海陸達(山東)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海陸達(山東)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4075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