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薄膜晶體管、其制作方法及顯示面板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57837.6 | 申請日: | 2022-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239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忠杰;郭雷;任武峰;吳靈智;董石宇;張忠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9/786 | 分類號: | H01L29/786;H01L21/336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熊恒定 |
| 地址: | 518132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薄膜晶體管 制作方法 顯示 面板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薄膜晶體管、其制作方法及顯示面板,薄膜晶體管的制作方法,包括:基底;依次位于基底上柵極層和柵絕緣層;位于柵絕緣層上的含氫層;位于含氫層上的半導體層,半導體層包括源摻雜區和漏摻雜區,源摻雜區和漏摻雜區分別間隔設置于半導體層的兩端;分別位于源摻雜區和漏摻雜區上的源電極層和漏電極層。通過在柵絕緣層和半導體層之間形成一層含氫層,優化柵絕緣層中的原子結構,減少結構缺陷,降低閾值電壓,提升開態電流,以提升器件性能,從而提高面板的良率和可靠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薄膜晶體管、其制作方法及顯示面板。
【背景技術】
在液晶顯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顯示面板中,每個像素點都是由集成在像素點后面的薄膜晶體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來驅動,從而可以實現高速度、高亮度、高對比度的顯示屏幕信息。
然而,根據市場的需求,面板逐漸向高解析度、窄邊框的方向發展,面板的像素點的尺寸越來越小,導致產品的設計留給工藝的工藝窗口(process window)越來越小,對薄膜晶體管的結構和工藝提出更高的器件要求。
因此,現有技術存在缺陷,有待改進與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薄膜晶體管、其制作方法及顯示面板,以改善薄膜晶體管的電學性能和工藝過程,從而提高面板的良率和可靠性。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薄膜晶體管,包括:基底;依次位于基底上柵極層和柵絕緣層;位于柵絕緣層上的含氫層;位于含氫層上的半導體層,半導體層包括源摻雜區和漏摻雜區,源摻雜區和漏摻雜區分別間隔設置于半導體層的兩端;分別位于源摻雜區和漏摻雜區上的源電極層和漏電極層。
其中,含氫層的厚度范圍包括2nm~200nm。
其中,含氫層的材料包括氮化硅。
其中,半導體層的材料包括氫化非晶硅。
其中,薄膜晶體管,還包括:
位于半導體層上的保護層;
位于保護層上的電極層。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薄膜晶體管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在基底上形成柵極層;在柵極層上形成柵絕緣層;在柵絕緣層上形成含氫層;在柵絕緣層上形成半導體層,半導體層包括源摻雜區和漏摻雜區,源摻雜區和漏摻雜區分別間隔設置于半導體層的兩端;分別在源摻雜區和漏摻雜區上形成源電極層和漏電極層。
其中,半導體層與源電極層、漏電極層通過同一掩膜版形成。
其中,在柵絕緣層上形成含氫層,具體包括:
通過沉積工藝在柵絕緣層上形成含氫層,形成含氫層的摻雜劑包括氫氣。
其中,在源摻雜區和漏摻雜區上分別形成源電極層和漏電極層之后,還包括:
在半導體層上形成保護層;
在保護層上形成像素電極層。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以及與彩膜基板相對設置的陣列基板,其中,陣列基板包括至少一個如上述任一項的薄膜晶體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5783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