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復合叉狀裝置、使用該復合叉狀裝置的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22456.4 | 申請日: | 2022-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3837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5 |
| 發明(設計)人: | 吳政隆;黃志宏;朱延安;白峻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J15/00 | 分類號: | B25J15/00;H01L21/67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史瞳;謝瓊慧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 裝置 使用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復合叉狀裝置,包含:
一第一叉指及一與該第一叉指分隔開的第二叉指,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之每一者具有一上部表面及一相對于該上部表面呈凹陷的下部表面,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的該上部表面被構型為協作地支持一第一類型容器,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之該下部表面被構型為協作地支持一第二類型容器,該第二類型容器具有一與該第一類型容器的一構型不同的構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叉狀裝置,其中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之每一者之該上部表面及該下部表面的一高度差落在1mm至5cm的范圍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叉狀裝置,其中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之每一者的該上部表面包括一位在該下部表面前方的前支撐區域及一位在該下部表面后方的后支撐區域,從而允許該第一類型容器的四個部分分別被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的該上部表面的該前支撐區域及該后支撐區域支持。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合叉狀裝置,其中:
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之每一者之該上部表面具有一位在該前支撐區域之外的前安裝區域及一位在該后支撐區域之外的后安裝區域,且
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之每一者之該下部表面具有一內部支撐區域及一位在該內部支撐區域之外的外部安裝區域,且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之該內部支撐區域被定位以協作地支持該第二類型容器之一頂部凸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復合叉狀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兩個上部導引單元,其分別形成在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的該上部表面上以導引該第一類型容器的兩側,從而允許該第一類型容器的該四個部分分別被移動至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的該上部表面的該前支撐區域及該后支撐區域上;及
兩個下部導引單元,其分別形成在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的該外部安裝區域上,從而導引該第二類型容器的該頂部凸緣的兩側以分別移動至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的該內部支撐區域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復合叉狀裝置,其中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互相對稱,分別設置在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上的該上部導引單元互相對稱,且分別設置在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上的該下部導引單元互相對稱。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復合叉狀裝置,其中:
該上部導引單元之每一者包括兩個上部導引塊體,該上部導引塊體被分別設置在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的相應者的該前安裝區域及該后安裝區域上,該上部導引塊體之每一者具有一上部導引表面,該上部導引單元之一者的該上部導引塊體的該上部導引表面被設置成面對該上部導引單元之另一者的該上部導引塊體的該上部導引表面,且
該下部導引單元之每一者包括兩個下部導引塊體,該下部導引塊體彼此分隔開且被設置在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的相應者的該外部安裝區域上,該下部導引塊體之每一者具有一下部導引表面,該下部導引單元之一者的該下部導引塊體的該下部導引表面被設置成面對該下部導引單元之另一者的該下部導引塊體的該下部導引表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復合叉狀裝置,其中在該上部導引表面與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之對應一者的該上部表面之間的一夾角不小于45°且小于90°,且在該下部導引表面與該第一叉指及該第二叉指之對應一者的該下部表面之間的一夾角不小于45°且小于9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22456.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