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用戶故事的微服務粒度識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09037.7 | 申請日: | 2022-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8006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2 |
| 發明(設計)人: | 袁海銘;劉曉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8/10 | 分類號: | G06F8/10;G06F16/906;G06K9/62;G06N3/12 |
| 代理公司: | 昆明明潤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3215 | 代理人: | 馬海紅 |
| 地址: | 650093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用戶 故事 微服 粒度 識別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用戶故事的微服務粒度識別方法,屬于從頭開始使用微服務開發領域。本發明步驟為:一是用戶故事的提取,通過對基于微服務架構的應用程序進行需求分析和業務邏輯分析,進而對用戶故事進行提取。二是建立微服務粒度模型,在耦合性與內聚性指標的基礎上建立微服務粒度模型,同時得出用于下一步驟的目標函數。三是微服務粒度識別,以用戶故事的依賴作為輸入,使用NSGAII算法對微服務粒度進行識別。四是通過結合功能性需求與非功能性需求指標,對微服務粒度進行評估。本發明通過對基于微服務架構的相關應用程序進行粒度識別,為架構師等從業人員在處理微服務粒度問題時提供參考,從而輔助架構師做出正確的決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用戶故事的微服務粒度識別方法,屬于從頭開始使用微 服務開發領域。
背景技術
微服務架構在給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明顯的缺點。這其中,敏捷 性、成本增加和粒度的可伸縮性帶來一些挑戰,比如管理分布式系統的復雜性。 此外,隨著軟件行業對微服務的大肆宣傳和興趣的增加,仍然普遍缺乏對微服務 設計決策建模的系統方法,包括確定最佳微服務邊界-最佳微服務粒度級別。微 服務的適當大小(粒度)是最常被討論的屬性之一,很少有模式,方法或模型可以 計算出一個微服務應該有多小。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了一種基于用戶故事的微服務粒度識別方 法,通過對基于微服務架構的相關應用程序進行粒度識別,為架構師等從業人員 在處理微服務粒度問題時提供參考,從而輔助架構師做出正確的決策。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用戶故事的微服務粒度識別方法,包括 如下步驟:
1)用戶故事的提取,通過對應用程序的功能需求進行分析,進而提取相關 的用戶故事。
2)粒度模型的建立,通過納入耦合性、內聚性等指標,對微服務粒度進行 建模,得到了一組目標函數。
3)微服務粒度識別,在所得到的目標函數基礎上,使用基于多目標搜索的 遺傳算法,將用戶故事分配到微服務中。
4)四是微服務粒度評估,通過結合功能性需求指標與非功能性需求指標, 來對微服務粒度進行評估。
具體地,所述步驟1)具體如下:
通過對所研究的基于微服務架構的應用程序進行功能性需求分析,以及相關 業務邏輯的分析,比如各種功能之間的調用關系,按照用戶故事的格式規范,對 應用程序的用戶故事進行提取。
具體地,所述的步驟2)具體如下:
粒度模型的規范形式根據之前提出的耦合性、內聚性度量指標和目標函數(objective functions)給出。通過對目標函數使用多目標遺傳算法進行搜索,旨在 最小目標函數中的耦合指標和加權服務接口數指標,最大化內聚性指標。目標函 數將在如下定義。把基于微服務架構的應用程序的粒度模型表示為:
MSGM={MS,MTRS} (1)
該式中MS表示一組微服務集,MS={MS1,MS2,…,MSα},α表示微服務的數量, 而MTRS是一組為MSGM計算的指標,然后,
MSi={US,MTS} (2)
該式中i=1…α,MSi是第i個微服務,US是與第i個微服務相關的用戶故事 集,US={US1,US2,…,USx},x表示最大的用戶故事數量MTS是一組計算MSi的 指標。在這種情況下,模型中計算和使用的指標對應于耦合性、內聚性和與微服 務相關的用戶故事數量,這些指標的定義如下:
step2.1:耦合性指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0903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