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間歇浸沒式荔浦芋組培苗快速增殖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271081.3 | 申請日: | 2022-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6775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周思菊;李家文;李玉洪;莫星煜;趙曉美;文愛忠;邱巧玲;潘玲華;楊海娟;田云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桂林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A01H4/00 | 分類號: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聚為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97 | 代理人: | 李闖 |
| 地址: | 541006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間歇 浸沒 荔浦 芋組培苗 快速 增殖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間歇浸沒式荔浦芋組培苗快速增殖的方法,涉及涉及荔浦芋培苗種植方法領域,針對荔蒲芋沿用傳統的球莖作為繁殖種源,不僅浪費產品,增加成本,而且還要解決貯藏休眠及發芽兩個難題且還要解決貯藏休眠及發芽兩個難題,現提出如下方案,S1:建立間歇浸沒液體培育系統,包括:基本培養基、激素配比、外植體大小和培養容器;S2:選擇符合荔浦芋組培苗快速生長的光質:以一葉狀莖帶一芽為外植體,分別置于玫瑰紅(600?690nm)、橙紅色(590一650nm)、黃色(530?600nm),綠色(490?550nm)、藍色(400?460nm),5種不同波長光質下培養(白光為對照)。本發明的培養基配方適合于使用間歇浸沒式培養增殖荔浦芋組培苗,在本發明的培養基配方和培養條件下,增殖率遠遠高于傳統組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荔浦芋培苗種植方法領域,尤其涉及間歇浸沒式荔浦芋組培苗快速增殖的方法。
背景技術
荔浦芋產于桂林市的荔浦市,它個頭大,營養豐富,把它切成薄片,油炸后夾在豬肉里做成紅燒扣肉,風味特殊,肉不膩口,是宴會上的一道美肴,將它煮熟剝皮,放在熱鍋中,加上豬油、白糖、少量奶粉,壓成奶芋,味道甘香軟甜;摻和魚、肉、雞、冬筍、香菇等,用油輕炸,香酥爽口,芋頭具有健脾、利濕、解毒、消癢的功效,能夠合理運送營養物質,使皮膚潤澤,同時提高機體的免疫力,然而,荔蒲芋沿用傳統的球莖作為繁殖種源,不僅浪費產品,增加成本,而且還要解決貯藏休眠及發芽兩個難題且還要解決貯藏休眠及發芽兩個難題,為此我們提出了間歇浸沒式荔浦芋組培苗快速增殖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間歇浸沒式荔浦芋組培苗快速增殖的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間歇浸沒式荔浦芋組培苗快速增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建立間歇浸沒液體培育系統,包括:基本培養基、激素配比、外植體大小和培養容器;
S2:選擇符合荔浦芋組培苗快速生長的光質:以一葉狀莖帶一芽為外植體,分別置于玫瑰紅(600-690nm)、橙紅色(590一650nm)、黃色(530-600nm),綠色(490-550nm)、藍色(400-460nm),5種不同波長光質下培養(白光為對照),觀察不同波長光質對荔浦芋組培苗增殖的影響,其中玫瑰紅光質對誘導荔浦芋組培苗形成有效分蘗的增殖效果最佳且產生的分蘗苗的質量也最好,經過50d培養分蘗數可高達68.5,繁殖系數達68.5/3-22.8;
S3:觀察不同糖濃度和水楊酸對荔浦芋組培苗生長及移栽成活率:在荔浦芋組培苗增殖過程中:10%的蔗糖濃度是最有利于荔浦芋組培苗增殖,其增殖系數為9.4,而當培養基糖濃度為12%時,荔浦芋組培苗生長質量最好,苗壯且移栽成活率大大提高,2-3mg/L的SA與10%的蔗糖配合使用效果最好,此時荔浦芋組培苗增殖效果顯著,形成的叢芽壯,大小整齊-致,而且可以誘導產生大量的荔浦芋原球莖;
S4:所述間歇浸沒式生物反應器結構包括:培養瓶、儲液瓶、蠕動泵,所述儲液瓶通過硅膠軟管與培養瓶連接,通過蠕動泵的作用將液體培養基從儲液瓶抽到培養瓶,再從培養瓶抽回儲液瓶;所述培養瓶包括容器主體以及密封蓋體,所述密封蓋體頂部設有兩個軟管通孔;
S5:接種與繼代增殖培養:(1)繼代培養中不定芽增殖的最適培養基為:1/2MS(220mg/L CaCl22H2O),+6-BA 1.0mg/L+KT 0.5mg/L+NAA0.4 mg/L+750mg/L CH,增殖系數為4.11,芽苗整齊健壯;
(2)繼代培養中擬球莖誘導的適宜培養基為:MS(440mg/L CaCl-2H2O)+6-BA1.0mg/L+KT 0.5mg/L+NAA 0.4mg/L+500mg/L CH,CLS的誘導率為80%左右,球莖基部直徑較大,芽苗健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桂林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未經桂林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7108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