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苯并咪唑系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218042.7 | 申請日: | 2022-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718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08 |
| 發明(設計)人: | 賀紅武;周歡;符立梧;王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中師范大學;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山大學腫瘤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7D403/06 | 分類號: | C07D403/06;A61K31/4192;A61P35/00;A01N43/647;A01P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嚴政 |
| 地址: | 430079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苯并咪唑 化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具體的,本發明涉及一種苯并咪唑系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更具體的,本發明涉及式Ι所示化合物以及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藥物組合物、式Ι所示化合物在制備用于治療癌癥藥物和防治植物病原真菌中的應用。所述化合物為式L所示化合物或式L所示化合物的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外消旋體、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結晶水合物、酮?烯醇互變異構化合物或溶劑合物,其中,R1為H、鹵素、烷基或烷氧基;R2為烷基;n為0或1。本發明提供的式L所示化合物同時對癌細胞和植物病原真菌表現出優異的抑制活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具體的,本發明涉及苯并咪唑系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更具體的,本發明涉及式L所示化合物以及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藥物組合物、式L所示化合物在制備用于治療癌癥藥物和防治植物病原真菌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某一個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其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異常病變。學界一般將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然而,現有腫瘤的治療手段仍有待改進。
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會導致作物產量大幅下降,然而,現有對植物病原真菌的治理手段仍有待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能夠用于制備治療癌癥和預防植物病原真菌的藥物的苯并咪唑系化合物。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苯并咪唑系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為式L所示化合物或式L所示化合物的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外消旋體、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結晶水合物、酮-烯醇互變異構化合物或溶劑合物,
其中,R1為H、鹵素、烷基或烷氧基;R2為烷基;n為0或1。
優選地,R1所代表的鹵素為F、Cl或Br。
優選地,R1所代表的烷基含有1~10個碳原子。
優選地,R1所代表的烷氧基含有1~10個碳原子。
優選地,R2所代表的烷基含有1~10個碳原子。
優選地,所述化合物為下列化合物或者所述下列化合物的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外消旋體、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結晶水合物、酮-烯醇互變異構化合物或溶劑合物:
本發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制備前文所述的苯并咪唑系化合物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使式A所示化合物與丙炔醇進行接觸,以便獲得式B所示化合物;
(2)使式B所示化合物與二氧化錳進行接觸,以便獲得式C所示化合物;
(3)使式D所示化合物與乙醇酸進行接觸,以便獲得式E所示化合物;
(4)使式E所示化合物與溴代烷烴進行接觸,以便獲得式F所示化合物;
(5)使式F所示化合物與二氧化錳進行接觸,以便獲得式G所示化合物;
(6)使式G所示化合物與式H所示化合物進行接觸,以便獲得式I所示化合物;
(7)使式C所示化合物與式I所示化合物進行接觸,以便獲得式L所示化合物;
其中,R1、R2與前文所述的定義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中師范大學;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山大學腫瘤研究所),未經華中師范大學;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山大學腫瘤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1804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