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層地鐵明挖車站一體澆筑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86259.4 | 申請日: | 2022-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619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明輝;方兵;熊軍;郭延軍;肖明華;王元清;任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E02D31/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天成卓越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譚小容 |
| 地址: | 430061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層 地鐵 車站 一體 澆筑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層地鐵明挖車站一體澆筑系統,包括搭設有可調節對稱支撐機構的滿堂支架,滿堂支架包括斜桿、水平桿、立桿和位于頂部且配備有鋼梁的滿堂支架底模,可調節對稱支撐機構包括位于左右兩側且配備有鋼梁的對稱支撐模板和若干陣列排布在滿堂支架主體結構上的側墻對撐鋼管,對稱支撐模板通過鋼梁安置在車站側墻模板的側邊,側墻對撐鋼管水平并列搭設在滿堂支架的相鄰橫向水平桿之間,當滿堂支架位于第一層進行搭建時,底部安置在澆筑好的車站底板及底板梁上;當滿堂支架位于第二層及以上進行搭建時,底部直接安置在之前澆筑完成的中板上,具有安全可靠、易于操作實施、施工質量高、施工進度快、支架穩固性強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明挖洞車站結構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層地鐵明挖車站一體澆筑系統。
背景技術
傳統明挖車站結構施工,在底板澆筑完成后,利用組合三角支撐體系先施工側墻,再施工中板;每個工序含支架安拆、模板安拆、混凝土批次澆筑,該結構層各工序需依次完成,在此過程中,存在以下缺點:1)各結構層施工工期長、各施工工序受循環時序影響大、投入資源多、施工成本高;2)側墻施工完成后,受混凝土強度、養護、三角支撐體系拆除等條件影響,無法立即進行中板滿堂支架體系施工;3)中板澆筑后各結構層內形成4條縱向施工縫,不利于結構混凝土的防水。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多層地鐵明挖車站一體澆筑系統,工期短、施工成本低,解決傳統明挖車站各結構層板墻柱工期長、施工成本高、產生縱向施工縫的問題。
為此,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多層地鐵明挖車站一體澆筑系統,包括搭設有可調節對稱支撐機構的滿堂支架,所述滿堂支架包括斜桿、水平桿、立桿和位于頂部且配備有鋼梁的滿堂支架底模,滿堂支架對應中板梁和/或底板梁處設有安置凹槽,并在中板梁正下方設置兩根及以上立桿支撐中板梁梁底,所述可調節對稱支撐機構包括位于左右兩側且配備有鋼梁的對稱支撐模板和若干陣列排布在滿堂支架主體結構上的側墻對撐鋼管,對稱支撐模板通過鋼梁安置在車站側墻模板的側邊,側墻對撐鋼管水平并列搭設在滿堂支架的相鄰橫向水平桿之間且左右端延伸到滿堂支架外,側墻對撐鋼管的管身間隔設有扣緊立桿的扣件,側墻對撐鋼管左右端設有水平移動自由端,同一層的車站中柱、滿堂支架、車站側墻、車站中板對應位置同步施工并安裝相應模板后,滿堂支架能支撐車站中板模板,側墻對撐鋼管的自由端能調整至抵緊對稱支撐模板從而抵緊車站側墻模板,當滿堂支架位于第一層進行搭建時,底部安置在澆筑好的車站底板及底板梁上;當滿堂支架位于第二層及以上進行搭建時,底部直接安置在之前澆筑完成的中板上。
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所述側墻對撐鋼管的左右端設置有與鋼管兩端螺紋連接的絲杠頂托,通過調整頂托尾部的螺桿旋入鋼管內的深度,從而使絲杠頂托頭部水平移動至抵緊對稱支撐模板,操作方便快捷,靈活性強。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斜桿、水平桿和立桿采用盤扣式鋼管支架搭接方式組成滿堂支架主體結構,使滿堂支架的結構穩定性強,立桿頂端設有支撐頂托,底端設有支撐底托,滿堂支架底模通過鋼梁安置在頂托上,支撐頂托、支撐底托均采用Φ60×5.0×600mm型,選材合適,支撐性好,支撐頂托懸臂長度不大于600mm,支撐底托外露長度不大于300mm。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立桿、水平桿尺寸為Φ60×3.2mm,立桿間距為橫1500mm×縱1200mm,間距適中。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滿堂支架底模和對稱支撐模板的鋼梁均由主梁和小梁組成,主梁采用I10工字鋼,小梁采用100mm×50mm矩形鋼管,滿堂支架底模采用20mm厚木膠合板,對稱支撐模板采用20mm厚的覆面木膠合板,選材合理,應用合適。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車站側墻采用整模直接安裝,減少模板拼裝間的縫隙,使側墻混凝土表面更加平整光滑無錯縫,能靈活搭建。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8625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