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可信度評估的紅外測溫方法及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160610.2 | 申請日: | 2022-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2165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0 |
| 發明(設計)人: | 周濤;張宇;楊偉強;劉東劍;王劍波;孟甜;何成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金三立視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J5/10 | 分類號: | G01J5/10;G01J5/70;G01W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銳專利事務所 44275 | 代理人: | 林棟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龍華街道***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可信度 評估 紅外 測溫 方法 終端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基于可信度評估的紅外測溫方法及終端,按照預設采集頻次和預設采集時段采集紅外測溫數據和氣象數據;基于氣象數據按照預設氣象數據規則確定與氣象數據對應的證據可信度;基于證據可信度確定綜合結論可信度,并根據綜合結論可信度和紅外測溫數據生成最終紅外測溫結果;根據最終紅外測溫結果更新預設采集頻次和預設采集時段,得到更新后的預設采集頻次和預設采集時段,并根據更新后的預設采集頻次和預設采集時段返回執行所述按照預設采集頻次和預設采集時段采集紅外測溫數據和氣象數據步驟,能夠更加客觀量化地體現出當前紅外測溫的綜合氣象條件,使得測溫巡檢得到的測溫結果更加有效,從而有效提高了紅外測溫的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紅外測溫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可信度評估的紅外測溫方法及終端。
背景技術
在自然界中,任何高于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存在分子和原子無規則的運動,物體都在不斷地向外釋放紅外輻射能量。輻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波長與物體表面的溫度有著密切的關系。紅外測溫技術就是利用物體的紅外輻射原理,采集被測物體的輻射能量,將采集到的能量送到光電探測器上轉變為一系列的電信號,這些電信號經過信號處理電路內設置的算法處理,從而測量出被測物體的溫度。
因為紅外測溫技術的原理是采集被測物體的輻射能量,根據建立模型算法來計算被測物體的溫度。而輻射能量在大氣的傳播過程中,會受到大氣的氣象狀況的影響,不良的氣象環境,包括環境溫度、濕度及大風力等,均會對設備溫度檢測帶來不利的影響,影響紅外測溫的精度。
傳統的紅外測溫方法雖然會設計一些集成算法,可以針對氣象環境因素做一些補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精度,但畢竟氣象環境因素極其復雜,其精度的提高程度非常有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可信度評估的紅外測溫方法及終端,能夠有效提高紅外測溫的精度。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為:
一種基于可信度評估的紅外測溫方法,包括:
按照預設采集頻次和預設采集時段采集紅外測溫數據和氣象數據;
基于所述氣象數據按照預設氣象數據規則確定與所述氣象數據對應的證據可信度;
基于所述證據可信度確定綜合結論可信度,并根據所述綜合結論可信度和所述紅外測溫數據生成最終紅外測溫結果;
根據所述最終紅外測溫結果更新所述預設采集頻次和預設采集時段,得到更新后的預設采集頻次和預設采集時段,并根據所述更新后的預設采集頻次和預設采集時段返回執行所述按照預設采集頻次和預設采集時段采集紅外測溫數據和氣象數據步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另一種技術方案為:
一種基于可信度評估的紅外測溫終端,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存儲器上并可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序時實現以下步驟:
按照預設采集頻次和預設采集時段采集紅外測溫數據和氣象數據;
基于所述氣象數據按照預設氣象數據規則確定與所述氣象數據對應的證據可信度;
基于所述證據可信度確定綜合結論可信度,并根據所述綜合結論可信度和所述紅外測溫數據生成最終紅外測溫結果;
根據所述最終紅外測溫結果更新所述預設采集頻次和預設采集時段,得到更新后的預設采集頻次和預設采集時段,并根據所述更新后的預設采集頻次和預設采集時段返回執行所述按照預設采集頻次和預設采集時段采集紅外測溫數據和氣象數據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金三立視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金三立視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6061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