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銅錫合金帶材的生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57000.7 | 申請日: | 2022-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2539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24 |
| 發明(設計)人: | 余輝輝;黃雅盼;胡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省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21D8/02 | 分類號: | C21D8/02;C22C1/02;B22D11/18;B22D11/22;B22D11/045;C22F1/08;B21B1/46;B21B3/00;C22F1/02;C22C9/02 |
| 代理公司: | 武漢藍寶石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廉海濤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金 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銅錫合金帶材的生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原料熔煉;S2、水平連鑄;S3、銑面;S4、粗軋并切邊;S5、第一次清洗;S6、第一次中間退火;S7、中軋;S8、第二次中間退火;S9、精軋;S10、第二次清洗;S11、分切成品入庫,本發明所提供的生產方法基于國內銅板帶企業廣泛擁有水平連鑄機組和冷軋機的事實,未涉及熱軋和熱擠壓等熱加工,工藝過程可控,設備投資成本低,易于規模化生產,所制得的銅錫合金帶材的綜合性能優異。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色金屬帶材加工的方法,具體涉及一種銅錫合金帶材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純銅的導電性能很好,約為100%IACS,但強度和抗軟化溫度低,例如,硬態純銅合金帶材的抗拉強度一般低于400MPa。為了提高銅帶的強度和抗軟化溫度,同時保持導電率在85%IACS以上,錫的加入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錫的添加量一般需低于0.12%。銅錫合金帶材(錫含量在0.1-0.12%)具有較高的導電、導熱性,耐蝕性,適中的強度、易加工成形性,和純銅相比具有較好的抗高溫軟化性能,可廣泛應用于汽車水箱、散熱片、電機整流子、繼電器等。
近年來,學者對銅錫合金的研究集中在銅錫合金線材的生產工藝方法上。例如,專利號CN100538917公開了一種銅錫合金導線的生產方法,公開的方法采用連鑄連軋工藝生產鑄坯,再經過連續軋制和拉拔或連續擠壓制得高速電氣化鐵路專用的接觸線及承力索產品。專利號CN101763910B公開了一種用于電氣化鐵道的低錫銅合金接觸線及其制造方法,公開的方法采用連鑄連軋+拉拔的方式生產電氣化鐵路專用的接觸線。由此可見,類似的專利和方法主要集中在銅錫合金線材的生產方法方面,采用的生產方法也主要是連鑄連軋+拉拔。很少有關于銅錫合金帶材的生產方法。
目前,水平連鑄+冷軋已成為國內銅合金加工企業生產銅合金帶材的常用方法。自從20世紀60年代水平連鑄生產方法被首次使用于生產銅合金以來,由于水平連鑄鑄法能夠解決一些復雜合金難以鑄造及難以熱軋的難題,并且能夠減少設備投資、減少能源消耗,因此,水平連鑄+冷軋生產方法已被現代的銅加工企業廣泛采用。為了生產具有應用前景的銅錫合金帶材(錫含量在0.1-0.12%),以及基于國內銅板帶企業廣泛擁有水平連鑄機組和冷軋機的事實,急需開發出一種用水平連鑄+冷軋銅錫合金帶材的生產方法。
發明內容
基于上述表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銅錫合金帶材的生產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主要集中銅錫合金線材的生產研究,尚沒有系統的完備的采用水平連鑄+冷軋工藝制作銅錫合金帶材的生產方法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銅錫合金帶材的生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原料熔煉,將經過預處理的銅原料加入熔煉爐后表面覆蓋木炭,加熱待銅原料完全融化后,加入錫原料,成分符合后轉入保溫爐內,用石墨鱗片覆蓋;
S2、水平連鑄,采用連鑄工藝制備銅鑄坯;
S3、銑面,對鑄坯進行外表面進行銑削;
S4、粗軋并切邊,冷開坯粗軋,軋制后得到粗軋帶卷,然后對帶卷進行切邊處理;
S5、第一次清洗,將粗軋帶卷先堿洗,然后酸洗,最后鈍化;
S6、第一次中間退火,將清洗后所得的粗軋帶卷進行第一次中間退火;
S7、中軋,將第一次中間退火的粗軋帶卷冷軋得到中軋帶卷;
S8、第二次中間退火,將中軋帶卷進行第二次中間退火;
S9、精軋,將第二次中間退火后的中軋帶卷精軋得到精軋薄帶;
S10、第二次清洗,將精軋薄帶先堿洗,然后酸洗,最后鈍化;
S11、分切成品入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省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未經江西省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5700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