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訂單識別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存儲介質及程序產品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156047.1 | 申請日: | 2022-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2194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振;姜泰旭;朱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口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7/00 | 分類號: | G06F17/00;G06Q10/08;G06Q3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信四方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19 | 代理人: | 劉真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訂單 識別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存儲 介質 程序 產品 | ||
1.一種訂單識別方法,包括:
獲取預設歷史時間段內的歷史正常履約訂單數據;
根據所述歷史正常履約訂單數據確定訂單識別模型;
獲取待識別訂單數據,將所述待識別訂單數據與對應的模型輸出結果值比較得到訂單識別結果;
其中,所述將所述待識別訂單數據與對應的模型輸出結果值比較得到訂單識別結果,包括:
獲取所述待識別訂單的從訂單起點至訂單終點的可行進距離和所述待識別訂單的行直比/停直比;
將所述從訂單起點至訂單終點的可行進距離輸入至所述訂單識別模型中,得到對應的模型輸出結果值;
若所述待識別訂單的行直比/停直比大于對應的模型輸出結果值,確定所述待識別訂單為行駛/停留異常訂單;
所述根據所述歷史正常履約訂單數據確定訂單識別模型,包括:
根據所述歷史正常履約訂單數據計算所述正常履約訂單的行停時長分布;
根據所述正常履約訂單的行停時長分布確定所述正常履約訂單的行停時長分布區域,并基于所述正常履約訂單的行停時長分布區域的上方邊界點生成訂單識別模型;
其中,所述行直比為從訂單起點至訂單終點的行進時長與從訂單起點至訂單終點的直達時長之間的比值,所述停直比為配送資源停留時長與從訂單起點至訂單終點的直達時長之間的比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訂單數據包括以下數據中的一種或多種:
從訂單起點至訂單終點的可行進距離、配送資源平均行進速度、從訂單起點至訂單終點的直達時長、從訂單起點至訂單終點的行進時長、配送資源停留時長、行直比、停直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當所述正常履約訂單的行停時長分布為行駛時長分布時,所述行駛時長分布的橫坐標為從訂單起點至訂單終點的可行進距離,縱坐標為所述正常履約訂單的行直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當所述正常履約訂單的行停時長分布為行駛時長分布時,所述將所述待識別訂單數據與對應的模型輸出結果值比較得到訂單識別結果,包括:
獲取所述待識別訂單的從訂單起點至訂單終點的可行進距離和所述待識別訂單的行直比;
將所述從訂單起點至訂單終點的可行進距離輸入至所述訂單識別模型中,得到對應的模型輸出結果值;
若所述待識別訂單的行直比大于對應的模型輸出結果值,確定所述待識別訂單為行駛異常訂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當所述正常履約訂單的行停時長分布為停留時長分布時,所述停留時長分布的橫坐標為從訂單起點至訂單終點的可行進距離,縱坐標為所述正常履約訂單的停直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當所述正常履約訂單的行停時長分布為停留時長分布時,所述將所述待識別訂單數據與對應的模型輸出結果值比較得到訂單識別結果,包括:
獲取所述待識別訂單的從訂單起點至訂單終點的可行進距離和所述待識別訂單的停直比;
將所述從訂單起點至訂單終點的可行進距離輸入至所述訂單識別模型中,得到對應的模型輸出結果值;
若所述待識別訂單的停直比大于對應的模型輸出結果值,確定所述待識別訂單為停留異常訂單。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根據所述訂單識別結果執行預設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口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口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5604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