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塑料薄膜用二氧化硅開口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144147.2 | 申請日: | 2022-0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5559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2 |
| 發明(設計)人: | 鄭依璇;梁少彬;曹曉慶;侯燦明;黃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三江(肇慶)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飛雪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3/193 | 分類號: | C01B33/193;C08K3/36;C08K7/26 |
| 代理公司: | 廣州科沃園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張帥;魏梳芳 |
| 地址: | 526238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塑料薄膜 二氧化硅 開口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二氧化硅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塑料薄膜用二氧化硅開口劑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低吸油值、高密度、高比表面積的塑料薄膜用二氧化硅開口劑及其制備方法。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制備的二氧化硅具有高比表面積,可有效吸附薄膜分子鏈末端,進一步提高塑料薄膜的開口率,同時,制得的二氧化硅還具有低吸油值高密度的特征,可以有效提高二氧化硅在樹脂中的分散性,同時提高二氧化硅添加量,減少其他開口劑的使用,能夠有效降低塑料薄膜的霧度,可以滿足在塑料薄膜中的良好應用。
技術領域
在本發明屬于二氧化硅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塑料薄膜用二氧化硅開口劑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低吸油值、高密度、高比表面積的塑料薄膜用二氧化硅開口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塑料行業發展迅速,應用廣泛,其中塑料薄膜大多需要良好的滑移性能。然而在塑料薄膜生產過程中,由于表面張力的存在,當受壓或受熱時,易出現薄膜粘連在一起,不易分離,甚至無法使用。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有兩種,一是薄膜閉合后膜間形成真空密合狀態不易分開;二是薄膜成型后表面有大量的外露分子鏈,兩片薄膜閉合后大分子鏈之間互相纏繞無法打開。
因此,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通常在生產塑料薄膜時加入一定量的開口劑。在薄膜配方中摻入少量的開口劑會在薄膜材料表面產生微粗糙度,使塑料薄膜間的接觸面積減少,空氣進入薄膜之間,有效避免薄膜之間形成真空密合,從而防止了薄膜間的黏連現象發生。現有技術中,添加的無機開口劑為無機的滑石粉、硅藻土等;有機開口劑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及EBS衍生物等。但是,當前的無機開口劑在塑料薄膜中的加入量大且在樹脂中分散困難,影響薄膜的透明度和拉伸強度,有機開口劑易產生析出物,影響薄膜的顏色、熱封性與透明度等,同時會對包裝物造成污染。
中國專利申請CN1482174A公開了一種高透明聚酯薄膜及其生產方法,在制備高透明聚酯薄膜時添加含有納米級二氧化硅和微米級二氧化硅,從總量上減少開口劑的用量,但由于所采用的納米二氧化硅容易在酸性反應環境下團聚,存在分散性較差,光學性能不勻等問題,且薄膜霧度較大,容易對薄膜的外觀造成影響。中國專利申請CN102532950A公開了一種微粒型硅膠薄膜開口劑,采用沉淀法制得的二氧化硅雖然粒徑較小,性能穩定,但是應用于聚丙烯塑料薄膜中仍然存在霧度較高的問題。中國專利CN 112250074 B公開了一種高吸油高比表面積的二氧化硅的制備方法,在制備過程中采用三乙醇胺提高反應的pH值,但是通過本發明的方法制得的二氧化硅的吸油值較高,可能會降低二氧化硅的分散性,不適用與作為塑料薄膜的開口劑使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低吸油值、高密度、高比表面積的塑料薄膜用二氧化硅開口劑的制備方法,能夠有效提高薄膜的開口效果以及降低霧度、提高透光度等性能,以滿足在塑料薄膜中的良好應用。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低吸油值、高密度、高比表面積的塑料薄膜用二氧化硅開口劑的制備方法。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制備的二氧化硅開口劑具有高比表面積,可有效吸附薄膜分子鏈末端,進一步提高塑料薄膜的開口率,同時,制得的二氧化硅開口劑還具有低吸油值高密度的特征,可以有效提高二氧化硅在樹脂中的分散性,同時提高二氧化硅添加量,減少其他開口劑的使用,能夠有效降低塑料薄膜的霧度。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塑料薄膜用二氧化硅開口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制備步驟:
S1、將模數為1.5~3.5的固體硅酸鈉加水稀釋溶解后,配置成濃度為0.85~2.0mol/L的硅酸鈉溶液;
S2、將硫酸鈉溶液加入反應釜中,升溫至30~60 ℃,攪拌;
S3、向反應釜中滴加步驟S1中所得的硅酸鈉溶液,攪拌,再滴加硫酸溶液控制pH為7.5~10.0,當出現乳化現象時,停止加入硫酸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三江(肇慶)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飛雪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金三江(肇慶)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飛雪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4414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