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判定有疲勞駕駛交通違法風險的車輛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106495.0 | 申請日: | 2022-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198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14 |
| 發明(設計)人: | 黃淑兵;蔡崗;姜鑒鐸;肖鵬飛;黃靖博;黃瑛;周云龍;孔晨晨;趙磊;張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8G1/01 | 分類號: | G08G1/01;G08B21/06 |
| 代理公司: | 無錫盛陽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黃瑩;張寧 |
| 地址: | 21415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判定 疲勞 駕駛 交通 違法 風險 車輛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判定有疲勞駕駛交通違法風險的車輛的方法,其主動研判車輛疲勞駕駛交通違法風險,找到有疲勞駕駛交通違法風險的車輛,及時預警風險車輛并加強管控,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使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先匯總全國所有因疲勞駕駛導致的非輕微事故數據,根據事故發生時間提取涉事車輛事發前半年內所有卡口通行軌跡;再從所有軌跡中提取能夠反映車輛行駛從開始到停止的通行軌跡記錄集合,劃分車輛出行片段;進而統計車輛通行特征各項指標;以覆蓋車輛盡可能多且統計條件盡可能嚴格作為原則,綜合選取疲勞駕駛風險的各項評價條件;最后根據選取的各項條件,提取符合各項條件的車輛,得到有疲勞駕駛交通違法風險車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交通控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判定有疲勞駕駛交通違法風險的車輛的方法。
背景技術
疲勞駕駛是指駕駛員每天駕車超過八小時或者從事其他勞動體力消耗過大或睡眠不足,以致行車中困倦瞌睡、四肢無力,不能及時發現和準確處理路面交通情況的。機動車駕駛人員在長時間連續駕駛機動車后,生理機能和心理機能易產生失調,主要表現為行車中反應遲鈍、困倦瞌睡、四肢無力等,從而造成駕駛技能下降,不能及時發現路面交通情況并采取準確的駕駛操控措施。疲勞駕駛是一種嚴重的交通違法行為。根據我國交通法規規定,“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或者過度疲勞影響安全駕駛的,不得駕駛機動車”。“駕駛機動車不得有下列行為:……(七)連續駕駛機動車超過4小時未停車休息或者停車休息時間少于20分鐘……”。
然而,現實生活中,客車與貨車駕駛人在業務壓力下,為節約停車成本,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存在較大疲勞駕駛風險。而路面民警缺乏車輛疲勞駕駛的線索與依據,對于疲勞駕駛違法的查處力度較為有限,大多情況下都是發生了交通事故后才能發現。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無法主動地預判有疲勞駕駛風險的車輛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判定有疲勞駕駛交通違法風險的車輛的方法,其主動研判車輛疲勞駕駛交通違法風險,找到有疲勞駕駛交通違法風險的車輛,及時預警風險車輛并加強管控,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判定有疲勞駕駛交通違法風險的車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
S1:預設一個事故數據采集時間段;
采集所述事故數據采集時間段內的事故認定原因為疲勞駕駛的事故數據,構成事故數據集;
所述事故數據包括:事故認定原因、事故發生時間、道路代碼、號牌種類、號牌號碼、車輛類型、車輛使用性質;
S2:預設一個軌跡采集時間段;
基于所述事故數據集,找到所有的事故車輛;
在卡口軌跡通行數據平臺中,以所述事故車輛發生事故時間為截止點,提取每一輛所述事故車輛在事故發生前的所述軌跡采集時間段內的卡口通行軌跡,記做卡口通行軌跡歷史數據集;
S3:基于預設的切割條件,對每個所述事故車輛對應的所述卡口通行軌跡歷史數據集分別進行切割,得到每個所述事故車輛對應的卡口通行軌跡片段;
所述切割條件基于非事故車輛軌跡數據集確定,包括:安全行駛的車輛對應的速度、行駛時間間隔、行駛距離;
S4:基于所述卡口通行軌跡歷史數據集、所述卡口通行軌跡片段,采集事故車輛通行基本指標;
所述事故車輛通行基本指標包括:行駛天數、出行次數、通行省份數量、活躍時長、出行時長、出行里程、夜間行駛天數、夜間行駛天數占比、夜間活躍時長;
S5:將所述事故車輛通行基本指標中的每個指標分別按照數值由低到高排列,基于每個指標分別進行計算,得到每個指標對應的評價標準1集合和評價標準2集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未經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0649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