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手機信令數據的城際出行擴樣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104143.1 | 申請日: | 2022-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6631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8 |
| 發明(設計)人: | 段征宇;胡峻滔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W4/029 | 分類號: | H04W4/029;H04W8/18;H04W24/06;H04W24/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楊宏泰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手機 數據 城際 出行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手機信令數據的城際出行擴樣方法,用以估算各城市之間的實際出行量,包括以下步驟:1)根據運營商提供的原始手機信令數據進行預處理并提取用戶活動,統計基于手機信令數據的各城市之間的出行量;2)統計每個交通單元的信令發生量和出行吸引量,引入擴樣系數并采用雙約束模型進行迭代求解,得到滿足精度條件的各城市之間的實際出行量,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基于手機信令數據所統計的出行量為不同的城市設置增長系數以及修正系數,在有限次迭代后,能夠獲得比較精確的城際間實際客流量值,對于城市群客運交通需求分析和交通規劃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城市交通規劃與管理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基于手機信令數據的城際出行擴樣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在2019年提到要加快長三角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推進都市圈協調聯動,加強都市圈間合作互動的同時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城市群內部各城市間的客運流量是反映不同城市之間的發展狀況的重要因素,并且通過對客運量的集計分析可以了解長三角城市群的層級結構,由于城市間客運量與城市規模具有較強的正相關關系,其也成為測量城市之間聯系強度的重要指標。
在城市群客運的研究中,大多數是從單個交通方式的客運數據例如公路、鐵路等對城市之間的客運量進行分析,用這樣的方式往往不能較為全面的反映城市間的客運總量需求,因此如何對客運數據進行合理有效的擴樣也是城市群客運結構研究的重要一部分。
相較于問卷調查等方式,手機信令數據具有實時程度高,采集成本低,同時具有覆蓋范圍以及時間廣的優點,能實現長期的軌跡追蹤,因此在獲取用戶的活動數據上具有極高優勢,可以為城際間的交通聯系強度與客運需求評價提供很好的參考價值。
從運營商所提供的手機信令數據上來看,在經過運營商一方基本的數據處理后,數據表一般涵蓋幾項重要的屬性:UID(User ID,用戶的唯一性標識)、move_id(當日出行編號)、stime(一次活動開始的時間)、grid_id(所在柵格的唯一性標識)等。利用運營商提供的數據表格可以比較精準的刻畫手機用戶在一定時間段內的出行鏈條。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解決城際間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量難以準確獲取的問題,直接利用信令數據對個體進行集計測算,手機信令數據表如表1所示。
表1手機信令數據表
基于手機信令識別的用戶活動數據計算城際間客運聯系,目前國內外的研究往往采用手機信令數量與一端的運營商占有率的比值來表示實際的客流量,而沒有考慮這種方法對于精度的影響。如果出行起終點城市其兩端的運營商占有率存在較大的差距的情況下,這種擴樣方法無疑會有較大的誤差,不能很好的反映城際間的實際客流強度。并且現有的擴樣方式往往無法滿足不同城市之間的出行產生量與吸引量平衡的條件,難以滿足交通規劃的技術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基于手機信令數據的城際出行擴樣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基于手機信令數據的城際出行擴樣方法,用以估算各城市之間的實際出行量,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運營商提供的原始手機信令數據進行預處理并提取用戶活動,統計基于手機信令數據的各城市之間的信令出行量;
2)統計每個交通單元的信令發生量和出行吸引量,引入擴樣系數并采用雙約束模型進行迭代求解,得到滿足精度條件的各城市之間的實際出行量;
其中,所述的步驟1)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1)獲取運營商提供的原始手機信令數據,通過日期時間戳進行分箱處理,按照手機信令表中的STIME屬性進行排序,分離用戶在一天內的所有活動,并對手機信令數據進行時空間平滑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0414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