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連續纖維環狀補強片的成型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054111.5 | 申請日: | 2022-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3482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05 |
| 發明(設計)人: | 田晶;王威力;魏程;紀丹陽;單鵬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70/34 | 分類號: | B29C70/34;B29C70/46;B29C70/54;C08J5/04;C08L63/00;C08K7/14;C08K7/06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陽光惠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李恩慶 |
| 地址: | 150036 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連續 纖維 環狀 補強片 成型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連續纖維環狀補強片的成型方法,屬于纖維復合材料技術領域。本發明解決了現有補強方式,開孔直徑尺寸較大處進行補強的問題。本發明在環向連續纖維片的基礎上加入縱向纖維和輔助片,使環向連續纖維片不易松散、滑脫,可以成型厚度1?2mm,直徑600mm?2000mm的大尺寸補強環,成型后的補強環易鋪貼,可折疊存放,制造簡單,適用實際應用。并且本發明采用干法成型,在樹脂中無非活性稀釋劑,避免了釋劑揮發對復合材料制品結構強度造成的影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續纖維環狀補強片的成型方法,屬于纖維復合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具有高比強度、高比模量、抗疲勞、耐腐蝕、可設計強等優異性能,已被廣泛應用。采用連續纖維纏繞成型的大型復合材料制品,由于設計和使用需要,需要在結構層處開孔,如壓力容器的封頭和接嘴處,開孔切斷了纖維,引起應力集中,大大降低了結構的承載能力,開孔部位成為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結構中容易破壞的薄弱環節,因此需要在開孔部位進行周向補強。
現有補強方式為采用纖維織物鋪放補強或纏繞單向纖維補強片補強,但纖維織物鋪放存在纖維不連續,濕法或半干法纏繞成型的單向纖維補強片存在軸向方向薄弱,纖維相對位置易滑動脫散,無法制備超過600mm直徑的補強片,使開孔直徑處尺寸較大的位置無法補強的問題。因此,提供一種補強效果佳,設計和制造簡單,適合實際大型復合材料結構制件600mm-2000mm的開口處補強的環狀補強片是十分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連續纖維環狀補強片的成型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連續纖維環狀補強片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干法纏繞成型圓環狀的環向連續纖維片狀預制體;
步驟2,采用引線器牽引連續纖維,在步驟1獲得的環向連續纖維片狀預制體上編織徑向纖維,獲得補強片預制體;
步驟3,在步驟2獲得的補強片預制體上刷涂或噴涂第一增強樹脂,然后置于熱壓機上,加熱并加壓,使補強片預制體被第一增強樹脂完全浸潤;
步驟4,在輔助片上刮涂第二增強樹脂,然后置于熱壓機上,加熱并加壓,使輔助片被第一增強樹脂完全浸潤;
步驟5,將經過步驟3處理的補強片預制體和經過步驟4處理的輔助片貼合,置于熱壓機上,加壓成型,獲得連續纖維環狀補強片。
進一步限定,步驟1中干法纏繞成型環向連續纖維片狀預制體的纏繞張力為50~70N。
進一步限定,干法纏繞成型環向連續纖維片狀預制體的連續纖維為玻璃纖維、碳纖維、芳綸纖維、PBO纖維或玄武巖纖維。
進一步限定,步驟2中徑向纖維穿過環向連續纖維片的徑向間隔寬度為150mm~200mm,徑向纖維的數量為n,n=w/100,其中w為環向連續纖維片狀預制體的徑向寬度,w的單位為mm。
進一步限定,步驟3中第一增強樹脂的質量與環向連續纖維片狀預制體的質量比為1:(2~2.5),所述的第一增強樹脂按照重量份數包括90份四縮水甘油胺環氧樹脂、10份丁基縮水甘油醚和33~38份芳香胺固化劑。
進一步限定,步驟3中加熱溫度為50~60℃,加熱壓力為0.3~0.4MPa,加熱加壓時間為20~30min。
進一步限定,步驟4中輔助片為連續纖維織物,織物編織種類為平紋、斜紋或緞紋;纖維為玻璃纖維、碳纖維或芳綸纖維;輔助片厚度小于連續纖維環狀補強片厚度的8%。
進一步限定,步驟4中第二增強樹脂的質量與輔助片的質量比為1:(2~2.5),所述的第二增強樹脂按照重量份數包括80份四縮水甘油胺環氧樹脂、20份雙酚A環氧樹脂和35~40份芳香胺固化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5411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