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激光雷達傳感器夾持保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23304030.6 | 申請日: | 2021-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6952318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明輝;李睿童;桓源;李金彪;方彥超;吳敵;馬文凱;吳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M11/04 | 分類號: | F16M11/04;F16M11/18;G01S7/481 |
| 代理公司: | 西安眾和至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49 | 代理人: | 強宏超 |
| 地址: | 71002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激光雷達 傳感器 夾持 保護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激光雷達傳感器夾持保護裝置,包括殼體,安裝在殼體內的電機和齒輪齒條行程放大機構;電機通過第一齒輪傳動將扭力傳遞給傳動桿驅動其擺動,從而通過齒輪齒條行程機構將運動轉化為水平直線運動實現傳感器卡槽的水平運動實現傳感器卡槽的水平運動;傳感器安裝在傳感器卡槽內,平時傳感器回縮收入殼體內,避免對激光雷達傳感器等造成損傷,使用時再通過電機驅動伸出,結構簡單、巧妙,對傳感器起到可靠保護,可靠性強;所有機構安裝在殼體中,殼體可以直接固定安裝在機器上,連接可靠牢固,避免發生移動或丟失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傳感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激光雷達傳感器夾持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在實現機器人智能行走中會涉及到視覺、超聲波、紅外線、激光雷達等多種傳感器,每種傳感器都有其不同的功能及優缺點。相比其他傳感器,激光雷達傳感器優勢更為明顯,在實現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中占據了主導地位。但是由于其工作環境不同,容易對激光雷達傳感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且目前傳感器的安裝多采用單平面接觸磁座,在震動較大或安裝平面平而不光滑時易產生滑動或固結不牢靠。
實用新型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激光雷達傳感器夾持保護裝置,解決容易損傷的問題,且安裝牢靠不易發生滑動。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激光雷達傳感器夾持保護裝置,包括殼體,安裝在殼體內的電機和齒輪齒條行程放大機構;
所述電機通過電機座固定安裝于殼體內側面上,電機輸出軸連接有第一齒輪;第一齒輪下方設置有傳動桿,所述傳動桿通過貫穿其中部的軸承軸安裝在殼體上,傳動桿可沿軸承軸自由轉動,傳動桿上端為與第一齒輪嚙合的扇形齒輪結構,傳動桿下端連接齒輪齒條行程放大機構,齒輪齒條行程放大機構一齒條連接有傳感器卡槽,殼體靠近傳感器卡槽一側開有供傳感器卡槽進出殼體的開口;電機通過第一齒輪傳動將扭力傳遞給傳動桿驅動其擺動,從而通過齒輪齒條行程機構將運動轉化為水平直線運動實現傳感器卡槽的水平運動。
進一步,所述齒輪齒條行程放大機構包括第二齒輪、滑軌、上齒條以及下齒條;
所述傳動桿下端開有長槽口,第二齒輪通過其中心軸安裝于傳動桿底部長槽口內,可沿傳動桿下端長槽口自由移動;下齒條固定安裝于殼體底部,滑軌設置于第二齒輪上方且與殼體固定連接,上齒條與滑軌連接且可沿滑軌軸向移動,所述上齒條的齒面向下,第二齒輪同時與上齒條及下齒條嚙合,上齒條一端固定連接傳感器卡槽。
進一步,所述傳感器卡槽為水平設置的環形結構。
進一步,所述傳動桿下端連接兩個分布在第二齒輪兩側的長槽口,第二齒輪通過中心軸安裝于兩側的長槽口內。
進一步,所述殼體為矩形箱體結構。
本實用新型包括殼體,通過在殼體內設置電機和齒輪齒條行程放大機構,電機通過第一齒輪傳動將扭力傳遞給傳動桿驅動其擺動,從而通過齒輪齒條行程機構將運動轉化為水平直線運動實現傳感器卡槽的水平運動;傳感器安裝在傳感器卡槽內,平時傳感器回縮收入殼體內,避免對激光雷達傳感器等造成損傷,使用時再通過電機驅動伸出,結構簡單、巧妙,對傳感器起到可靠保護,可靠性強。
另外,所有機構安裝在殼體中,殼體可以直接固定安裝在機器上,連接可靠牢固,避免發生移動或丟失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一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二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一齒輪和傳動桿傳動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二齒輪與齒條傳動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科技大學,未經陜西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330403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