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地鐵站雙目閘機有效
| 申請號: | 202120484913.0 | 申請日: | 2021-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376657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地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C9/15 | 分類號: | G07C9/15;G07C9/20;G07C9/37;G07B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楊萌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順***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鐵 雙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地鐵站雙目閘機,涉及交通設施技術領域,包括外殼、剪式門組件、雙目視覺傳感器組件、旋轉式人臉識別模塊組件和工控機;旋轉式人臉識別模塊組件包括旋轉支桿、人臉識別模塊和旋轉支桿驅動總成;人臉識別模塊安裝于旋轉支桿,旋轉支桿通過旋轉支桿驅動總成轉動安裝于外殼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部區域,旋轉支桿驅動總成配置成能夠驅動旋轉支桿帶動人臉識別模塊前后轉動。本實用新型緩解了現有地鐵閘機長度過長改造為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雙向閘機成本大且維護困難、閘機機體內設多個傳感器導致閘機機體寬度較寬不利于乘客快速通行且不易檢修、以及現有傳感器識別乘客不準確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設施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地鐵站雙目閘機。
背景技術
城市地鐵車站,尤其是老舊車站,以初始的設計規劃已無法滿足現有乘客的使用要求,主要體現在地鐵閘機數量少,車站出入口空間有限,通常需要進行限流來控制乘客流量,加之現有閘機采用基于對射傳感器陣列的通行邏輯,至少存在如下問題:需要沿閘機機體前后方向,在閘機兩側布局16至20對紅外對射傳感器進行信號采集,致使閘機長度基本都在2m左右,這樣若想通過將現有閘機做成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雙向閘機的方式加快乘客通行速度,需要在進站端和出站端分別加裝兩個人臉模塊,存在成本高、不易維護等缺點;因傳感器布局在側門內,占用閘機很大內部空間致使閘機本身寬度很難釋放,大部分閘機均在200mm左右寬度,不利于乘客快速通行,而目前車站陣列已經固定,且車站出入口空間有限,很難通過改造新增更多的寬通道;多個對射傳感器的調試和維護比較費工費時;現有閘機采用基于對射傳感器陣列的通行邏輯,傳感器判斷行人的通行邏輯狀態精準度不高,尤其是對黑色衣物、大件行李乘客、兒童身高的判斷不準確,存在對在乘客前方的大行李識別為人導致通行受阻,帶孩子乘客未按正確通行方式可能無法順利通過閘機等問題,造成通行效率低下或乘客滯留現象。
綜上,現有地鐵閘機存在有閘機機體長度過長改造為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雙向閘機成本大且維護困難、閘機機體內設多個傳感器導致閘機機體寬度較寬不利于乘客快速通行且不易檢修、以及現有傳感器識別乘客不準確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鐵站雙目閘機,以緩解現有地鐵閘機長度過長改造為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雙向閘機成本大且維護困難、閘機機體內設多個傳感器導致閘機機體寬度較寬不利于乘客快速通行且不易檢修、以及現有傳感器識別乘客不準確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地鐵站雙目閘機,包括外殼、剪式門組件、雙目視覺傳感器組件、旋轉式人臉識別模塊組件和工控機;
所述剪式門組件包括剪式門體和安裝于所述外殼內部的剪式門驅動總成,所述剪式門體連接于所述剪式門驅動總成,所述剪式門驅動總成配置成能夠驅動所述剪式門體自所述外殼的一側伸出或收縮于所述外殼的內部;
所述雙目視覺傳感器組件包括雙目視覺傳感器和雙目邏輯通行控制板;所述雙目視覺傳感器通過支架安裝于所述地鐵站雙目式通行閘機的通道內付費區和非付費區之間上方位置處,且所述雙目視覺傳感器與所述雙目邏輯通行控制板連接;
所述旋轉式人臉識別模塊組件包括旋轉支桿、人臉識別模塊和旋轉支桿驅動總成;所述人臉識別模塊安裝于所述旋轉支桿,所述旋轉支桿通過所述旋轉支桿驅動總成轉動安裝于所述外殼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部區域,所述旋轉支桿驅動總成配置成能夠驅動所述旋轉支桿帶動所述人臉識別模塊前后轉動;
所述工控機安裝于所述外殼的內部,所述人臉識別模塊和所述雙目邏輯通行控制板均與所述工控機連接;
所述人臉識別模塊用于向后臺服務器發送識別到的人臉信息、接收后臺服務器發出的人臉信息比對是否成功的信號以及向所述工控機發出人臉信息比對是否成功的信號;所述工控機配置成:能夠在接收到人臉信息比對成功的信號的情況下,控制所述剪式門驅動總成驅動所述剪式門體收縮于所述外殼的內部,以使所述剪式門體處于開啟通道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地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地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048491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