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和總抗體聯合檢測試劑盒及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676795.4 | 申請日: | 2021-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2958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4 |
| 發明(設計)人: | 尚紅;韓曉旭;馮永輝;蘭玉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沈陽醫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69 | 分類號: | G01N33/569;G01N33/577;G01N33/68;G01N33/543;G01N21/76 |
| 代理公司: | 遼寧銘合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1262 | 代理人: | 孫兵 |
| 地址: | 110001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冠狀病毒 抗原 抗體 聯合 檢測 試劑盒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和總抗體聯合檢測試劑盒,所述試劑盒由R1磁珠、R2吖啶、R3吖啶和R4樣本處理液組成,所述R1磁珠由抗新冠病毒N蛋白鼠源性單克隆抗體及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1亞基重組蛋白包被的順磁微粒以及磁珠稀釋液組成;所述R2吖啶為吖啶標記的新冠病毒RBD(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蛋白;R3吖啶為吖啶標記的抗新冠病毒N蛋白鼠源性單克隆抗體。所述試劑盒能夠一次性檢測受檢者血清、血漿中的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及抗體,并能區分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和抗體的檢測結果。該方法提供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輔助診斷方法,可以將其作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疑似病例的補充檢測指標或者在疑似病例診斷中與核酸檢測協同使用,可提示病程的早晚。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和總抗體聯合檢測試劑盒及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亦被稱為SARS-CoV-2、HCoV-19)是一種直徑為60-140nm的圓形或橢圓形,且具有典型的冠狀病毒基因組結構,屬于β-CoV的病毒。其基因組大小為29891個核苷酸,包括兩端非編碼區序列和一個完整的開放閱讀框基因(Open readingframe,ORF),可編碼9860個氨基酸。其中ORF1a編碼木瓜蛋白酶樣蛋白酶和3C樣蛋白酶,ORF1b編碼多聚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樣蛋白酶和3C樣蛋白酶切割多聚蛋白酶后產生依賴性RNA聚合酶和解螺旋酶,以參與病毒的轉錄和復制,病毒的結構相關蛋白包括刺突蛋白(S)、膜蛋白(M)、包膜蛋白(E)和核衣殼蛋白(N)。N蛋白基因在冠狀病毒內相對保守,會和其他病毒基因有交叉,而ORF1ab基因具有較好的特異性,使用熒光PCR法同時檢測兩個基因能有效避免誤診。新型冠狀病毒的N蛋白、E蛋白和S蛋白等抗原,可作為免疫原,在病毒感染人體后,刺激漿細胞產生特異性抗體。N蛋白與病毒基因組RNA相互纏繞形成病毒核衣殼,在病毒RNA的合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N蛋白相對保守,在病毒的結構蛋白中所占比例最大,感染早期機體就能產生抗N蛋白的高水平抗體,可以利用N蛋白建立快速檢測新冠病毒血清抗體方法。
針對新冠病毒的實驗室檢測主要包括核酸、抗原和抗體三類。核酸檢測通過檢測新冠病毒的RNA序列判斷是否發生感染,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實時熒光定量RT-PCR技術。標本類型主要為呼吸道樣本,包括鼻拭子、咽拭子、鼻咽拭子、痰液、支氣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等。抗原檢測主要是應用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直接檢測樣本中的新冠病毒抗原,其結果可以作為早期確認感染的直接證據,所檢測的抗原主要是新冠病毒的N蛋白和S蛋白,使用的樣本類型一般為呼吸道樣本,包括鼻咽拭子和肺泡灌洗液等。抗體檢測多以新冠病毒的 N蛋白和S蛋白作為捕獲抗原,主要檢測血清中的新冠病毒特異性IgM和IgG 抗體。一般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病7天后,首先感染者首先出現IgM抗體,然后是IgG抗體。當IgG抗體出現后,其濃度會持續升高,會存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而IgM抗體則持續降低,直至消失。抗原及抗體的常用檢測方法包括化學發光法、膠體金法和熒光免疫層析法。目前還沒有能夠同時檢測血清中的新冠病毒抗原和抗體的診斷產品上市。
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病原學診斷的主要采用RT-PCR方法檢測呼吸道樣本中的病毒RNA,檢測結果為陽性可確診新冠病毒感染,但核酸檢測結果受到患者病程、標本采集、檢測試劑質量,檢測人員技術等因素的影響。由于采樣不當、標本保存不當、采用不同類型的標本以及使用不同廠家試劑都可能造成核酸檢測結果“假陰性”而出現漏診,陽性檢出率僅為30-50%;同時在采集標本時,采樣人員會與病原體接觸,存在感染和傳播病毒的可能性。核酸檢測在樣本的保存、運輸等方面都有較高的標準,實驗過程操作不當則會導致交叉污染,因此對實驗人員的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難以做到簡單、方便、自動化的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沈陽醫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沈陽醫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67679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液壓剪式升降工作平臺
- 下一篇:一種列車圖像線掃描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