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燃油蒸發泄漏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668030.6 | 申請日: | 2021-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2063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1 |
| 發明(設計)人: | 孫鵬遠;劉廷偉;郝志杰;宋同好;欣白宇;孫超;時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D41/22 | 分類號: | F02D41/22;F02M2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智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康亞健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長***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燃油 蒸發 泄漏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燃油蒸發泄漏檢測方法,其屬于車輛技術領域,燃油蒸發泄漏檢測系統包括油箱、活性炭罐、碳罐電磁閥、泄漏檢測模塊、壓力傳感器及電子控制模塊;泄漏檢測模塊安裝于連通于活性炭罐的第二管路上,且泄漏檢測模塊能有不同的流通面積;電子控制模塊控制連接于泄漏檢測模塊及碳罐電磁閥,用于獲取壓力傳感器檢測到的壓力數據,用于判斷發動機是否處于怠速工況,用于根據油箱內的壓力在第一泄漏檢測階段、第二泄漏檢測階段及第三泄漏檢測階段的變化,計算系統泄漏的等效面積,以及用于根據系統泄漏的等效面積確定燃油蒸發泄漏檢測系統的泄漏故障等級。本發明能夠確定燃油蒸發泄漏系統的泄漏故障等級,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燃油蒸發泄漏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在汽車的整個部件中,燃油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燃油箱中的汽油具有易揮發特性,在常溫下燃油箱中通常充滿汽油蒸汽,為了能夠控制燃油箱內的氣壓、將汽油蒸汽引入發動機燃燒、并盡量減少加油時汽油蒸汽揮發到大氣中,通常采用車載加油油氣回收裝置,即在發動機和燃油箱之間設置碳罐,碳罐中設置有活性炭,該活性炭能夠吸附汽油蒸汽,燃油箱與碳罐處于相通狀態,汽油蒸汽可以通過管路進入碳罐,并且碳罐還具有通氣口與大氣連通。
為了保證燃油系統的正常運行,需要對燃油系統進行泄漏檢測,目前,對燃油系統的泄漏檢測方法主要包括真空衰減被動檢測法。
其中,真空衰減被動檢測法具體是利用發動機怠速時產生的真空,對燃油蒸發系統產生負壓。在執行泄漏檢測時,車輛的ECU控制關閉碳罐隔離閥,隔絕碳罐與大氣的連通。當發動機怠速的真空使燃油蒸發系統產生一定的負壓時,ECU控制關閉碳罐電磁閥,使燃油蒸發系統密閉。燃油監測油箱內壓力傳感器的變化,來檢測整個燃油蒸發系統是否存在泄漏。可見,現有技術中僅通過一次壓力變化而確定整個燃油蒸發系統的泄漏情況,存在偶然性,準確性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燃油蒸發泄漏檢測方法,能夠確定燃油蒸發泄漏系統的泄漏故障等級,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如上構思,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燃油蒸發泄漏檢測系統,包括油箱、活性炭罐、碳罐電磁閥、泄漏檢測模塊、壓力傳感器及電子控制模塊;
所述油箱連通于所述活性炭罐,所述壓力傳感器設于所述油箱內,并用于檢測所述油箱內氣體的壓力,所述碳罐電磁閥安裝于所述活性炭罐與發動機之間的第一管路上,泄漏檢測模塊安裝于連通于所述活性炭罐的第二管路上,且所述泄漏檢測模塊能有不同的流通面積,所述第二管路連通于空氣;
所述電子控制模塊控制連接于所述泄漏檢測模塊及所述碳罐電磁閥,所述電子控制模塊用于控制碳罐電磁閥的開度,用于獲取所述壓力傳感器檢測到的壓力數據,用于判斷發動機是否處于怠速工況,用于根據所述油箱內的壓力在第一泄漏檢測階段、所述第二泄漏檢測階段及所述第三泄漏檢測階段的變化,計算系統泄漏的等效面積,以及用于根據所述系統泄漏的等效面積確定燃油蒸發泄漏檢測系統的泄漏故障等級。
可選地,所述泄漏檢測模塊為電控閥,所述電子控制模塊控制連接于所述電控閥,并控制所述電控閥的開度,所述電控閥的開度為5%時,對應的等效內徑為0.5毫米,所述電控閥的開度為10%時,對應的等效內徑為1毫米。
一種燃油蒸發泄漏檢測方法,用于上述的燃油蒸發泄漏檢測系統,包括如下步驟:
S1、判斷發動機是否處于怠速工況,若是,則執行步驟S2,若否,則不進行燃油蒸發泄漏的檢測;
S2、關閉碳罐電磁閥,打開泄漏檢測模塊,并獲取油箱的初始壓力;
S3、控制所述油箱內產生負壓;
S4、確定所述油箱內的壓力在第一泄漏檢測階段的變化,碳罐電磁閥在所述第一泄漏檢測階段處于關閉狀態,泄漏檢測模塊在所述第一泄漏檢測階段處于關閉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66803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