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離合器盤轂的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560704.0 | 申請日: | 2021-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2480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9 |
| 發明(設計)人: | 朱鑫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熾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5/00 | 分類號: | B23P15/00;F16D13/64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賀翔 |
| 地址: | 201303 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國(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離合器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汽車離合器盤轂應用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汽車離合器盤轂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鍛造;步驟2、調質;步驟3、粗車;步驟4、半精車;步驟5、拉花鍵;步驟6、高頻淬火;步驟7、回火;步驟8、凸臺面精車;步驟9、鈷銑孔;步驟10、去毛刺;步驟11、清齒;步驟12、超聲波清洗;步驟13、激光打碼;步驟14、終檢;步驟15、CSL1檢測;步驟16、快干油防銹;步驟17、內包裝、外包裝。本發明的汽車離合器盤轂的制造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完成車離合器盤轂高效和統一的品質制作,成品合格率滿足制作要求,降低生產成本投入,提高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離合器盤轂應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汽車離合器盤轂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機械離合器組成:飛輪(主動盤)、從動盤、壓盤、膜片彈簧。離合器的主動部分和從動部分借接觸面間的摩擦作用,使兩者之間可以暫時分離,又可逐漸接合,在傳動過程中又允許兩部分相互轉動。
從動部分是由單片、雙片或多片從動盤所組成,它將主動部分通過摩擦傳來的動力傳給變速器的輸入軸。從動盤由從動盤本體,摩擦片和從動盤轂三個基本部分組成。為了避免轉動方向的共振,緩和傳動系受到的沖擊載荷,大多數汽車都在離合器的從動盤上附裝有扭轉減震器。
為了使汽車能平穩起步,離合器應能柔和接合,這就需要從動盤在軸向具有一定彈性。為此,往往在動盤本體園周部分,沿徑向和周向切槽。再將分割形成的扇形部分沿周向翹曲成波浪形,兩側的兩片摩擦片分別與其對應的凸起部分相鉚接,這樣從動盤被壓縮時,壓緊力隨翹曲的扇形部分被壓平而逐漸增大,從而達到接合柔和的效果。
離合器接合時,發動機發出的轉矩經飛輪和壓盤傳給了動盤兩側的摩擦片,帶動從動盤本體和與從動盤本體鉚接在一起的減振器盤轉動。動盤本體和減振器盤又通過六個減振器彈簧把轉矩傳給了從動盤轂。因為有彈性環節的作用,所以傳動系受的轉動沖擊可以在此得到緩和。傳動系中的扭轉振動會使從動盤轂相對于動盤本體和減振器盤來回轉動,夾在它們之間的阻尼片靠摩擦消耗扭轉振動的能量,將扭轉振動衰減下來。
盤轂是汽車離合器的重要組成部件,其在制作時需要保證成品品質統一,同時制作工藝要滿足所制作的盤轂成品率高,降低報廢率和降低生產經濟成本。
因此,基于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汽車離合器盤轂的制造方法。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汽車離合器盤轂的制造方法,解決背景技術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
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的汽車離合器盤轂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鍛造;步驟2、調質;步驟3、粗車;步驟4、半精車;步驟5、拉花鍵;步驟6、高頻淬火;步驟7、回火;步驟8、凸臺面精車;步驟9、鈷銑孔;步驟10、去毛刺;步驟11、清齒;步驟12、超聲波清洗;步驟13、激光打碼;步驟14、終檢;步驟15、CSL1檢測;步驟16、快干油防銹;步驟17、內包裝、外包裝。
本技術方案的,所述步驟1中的鍛造包括鍛件原材料驗證、鍛坯入庫檢驗、存儲、鍛坯投放和工序流轉,其中,工序流轉投入生產線前進行除銹處理,鍛件原材料為42CrMo,鍛坯入庫檢驗時輪廓清淅、飛邊≤1mm;所述步驟2中的調質,調質硬度驗證,采用硬度計檢測,硬度為HB230-260。
本技術方案的,所述步驟3中的粗車為粗車A面,其中,粗車小端面車床的刀具型號為DNMG150408、刀長為30mm,參數設置為800rpm,進給0.2/r,切削深度≤0.7*2;半精車小外圓的刀具型號為MRMN400-MNNC3020、刀長為35mm,參數設置為600rpm,進給0.15/r,切削深度≤0.7;粗車孔的刀具型號為US735(中),參數設置為1000rpm,進給0.15/r,切削深度≤0.7*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熾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熾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6070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