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前后交替搖臂式可翻轉的車載放置交通錐筒放置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530927.2 | 申請日: | 2021-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085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濤;張新明;張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洋縣光達新能源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F9/70 | 分類號: | E01F9/70 |
| 代理公司: | 陜西銘源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35 | 代理人: | 周沛臣 |
| 地址: | 723300 陜西省漢***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前后 交替 搖臂 翻轉 車載 放置 交通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公路施工交通管制輔助領域,尤其涉及前后交替搖臂式可翻轉的車載放置交通錐筒放置方法。該系統包含工作腔體(8),工作腔體(8)中布置有搖擺電機(9),搖擺電機(9)包含伸出工作腔體(8)的搖擺軸(10),搖擺軸(10)上固定著搖臂(28)的中部,搖臂(28)包含兩側的搖臂左側(25)和搖臂右側(26),搖臂左側(25)和搖臂右側(26)上各自布置有剪刀式機械手(11);搖擺軸(10)轉動能夠帶動搖臂(28)左右擺動,搖臂(28)左右擺動的時候,能夠讓兩個剪刀式機械手(11)交替相對工作夾持交通錐體。有益效果:效率高,智能化程度高,使用人力少,能夠充分實現快速布置錐筒和收取錐筒。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公路施工交通管制輔助領域,尤其涉及前后交替搖臂式可翻轉的車載放置交通錐筒放置方法。
背景技術
錐筒一般為錐形或柱形的臨時道路標示,一般用于進行工程、發生事故時提醒用路人,以保證工程人員及道路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又或者于交通改道、人流和車群之分隔或匯合使用。現有的布放及回收方式均多為使用人力,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工作環境異常危險。
現有技術的主要缺陷在于回收效率太低,無法實現大規模快速精確收放。
發明內容
發明的目的:為了提供效果更好的前后交替搖臂式可翻轉的車載放置交通錐筒放置方法,具體目的見具體實施部分的多個實質技術效果。
為了達到如上目的,本發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方案一:
前后交替搖臂式可翻轉的車載放置交通錐筒放置系統,其特征在于,
該系統包含工作腔體8,工作腔體8中布置有搖擺電機9,搖擺電機9包含伸出工作腔體8的搖擺軸10,搖擺軸10上固定著搖臂28的中部,搖臂28包含兩側的搖臂左側25和搖臂右側26,搖臂左側25和搖臂右側26上各自布置有剪刀式機械手11;
搖擺軸10轉動能夠帶動搖臂28左右擺動,搖臂28左右擺動的時候,能夠讓兩個剪刀式機械手11交替相對工作夾持交通錐體。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工作腔體8可拆卸固定在車體的兩側或者一側。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工作腔體8為類L結構,該類L結構底部包含工作腔體下方部分12,工作腔體下方部分12通過鉸接部分13鉸接在上方框架15上,工作腔體8通過鉸接部分13能夠轉動翻上去置于上方框架15上。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上方框架15上布置有開關部分16,開關部分16包含箱體和多個控制開關,工作腔體8圍繞鉸接部分13翻上去后工作腔體下方部分12能夠搭在開關部分16包含的箱體上。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工作腔體8后方伸出有伸出軸7,伸出軸7通過端部鉸接部分6鉸接收放氣缸5的氣缸軸,收放氣缸5底部鉸接在固定架4上。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上方框架15固定連接著外框架矩陣鋼14,外框架矩陣鋼14內部嵌套有內框架矩陣鋼17,內框架矩陣鋼17和固定架4固定連接,升降電機24固定在固定架4上,升降電機24的螺紋桿23轉動的時候能夠帶動固定塊22升降,固定塊22中部包含螺紋孔用于穿過螺紋桿23;固定塊22固定連接著外框架矩陣鋼14。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上方框架15朝下伸出有手輪支架19,還包含螺紋穿過手輪支架19上的螺紋孔的手輪軸,手輪軸的端部為擠壓部分20;手輪支架19和支架3之間能夠夾持車輛壁。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剪刀式機械手11后方連接有電動推拉桿,電動推拉桿的活塞桿移動能夠帶動剪刀手運動,剪刀手縮合能夠夾取錐筒;當電動推拉桿的活塞桿反向移動,剪刀手張開能夠放開錐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洋縣光達新能源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洋縣光達新能源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309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