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盒式波分系統的故障根因分析方法、系統與電子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495825.1 | 申請日: | 2021-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8942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5 |
| 發明(設計)人: | 朱顯坤;蘇廣楠;姜筱奕;楊玉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41/0631 | 分類號: | H04L41/0631;H04L41/0677;H04L41/14;H04J14/02;G06K9/62;G06N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孫寶海;闞梓瑄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盒式 分系統 故障 分析 方法 系統 電子設備 | ||
本公開提供一種盒式波分系統的故障根因分析方法、系統與電子設備,通過設置數據獲取模塊、數據預處理模塊、故障判斷模塊、故障分析模塊和故障定位模塊,通過獲取盒式波分設備的網元數據、告警數據和事件信息數據后對上述數據進行數據預處理,包括數據整合處理、去噪聲處理和告警類別標識處理,分別根據第一預設模型和第二預設模型進行數據故障判斷和故障分析,最后根據所述故障分析信息進行數據故障定位,本公開實施例能夠實現故障實時精準定位,提高盒式波分管控系統的故障分析與故障定位性能,有效減少技術人員花費在網絡管理系統上的時間和精力,降低運維成本,快速定位和修復網絡異常,提升盒式波分設備的運維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電力系統控制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盒式波分系統的故障根因分析方法與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光纖通信己是目前最為主流的通信技術之一。我國各地大力鋪設光纖線路光纜,使得光纜線路長度逐年快速增加。因此對光纜線路出現的故障進行監測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對于規模龐大的光纜線路進行監測工作,初期的傳統人工光纜監測方式己不太適用。目前光網絡波分設備運維問題較多。光網絡波分設備運維手段單一,運維優化效率不足,光網絡波分設備性能大數據分析手段仍不完善,對光網絡波分設備性能問題挖掘不夠深人:網絡部無線維護專業主管反映目前光網絡維護環境比較成熟,維護流程比較熟悉,但是光網絡波分設備由于人網把控質量不足,維護人員經驗不足,造成光網絡波分設備運維手段單一,效率較低,故障處理較慢。
盒式波分管控系統能夠提供多廠商盒式波分設備的統一納管,實現光網絡的開放與解耦,但網絡管控系統接收到大量來自設備的告警信息,而面對大量告警較難判斷故障,干擾型告警也容易淹沒了真正的故障根因。傳統的網絡管理運維存在著高度依賴專家知識和人為經驗。人工定位故障時間長,面對海量數據處理效率低等問題。運維人員也難以準確快速的對告警信息進行故障根因定位,從而造成了故障定位時間過長,客戶體驗差等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術部分公開的信息僅用于加強對本公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構成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發明內容
本公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盒式波分系統的故障根因分析方法與系統,用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關技術的限制和缺陷而導致的無法快速對盒式波分管控系統的故障進行定位的問題。
根據本公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盒式波分系統的故障根因分析方法,包括:
獲取盒式波分設備的網元數據、告警數據和事件信息數據;
對所述網元數據、告警數據和事件信息數據進行數據預處理;
將完成數據預處理的網元數據、設備告警數據和事件信息數據輸入至第一預設模型中訓練以輸出數據故障判斷結果;
當所述數據故障判斷結果指示發生數據故障時,將經過所述第一預設模型判斷為發生故障的數據輸入第二預設模型中訓練以輸出故障分析信息。
根據所述故障分析信息進行數據故障定位。
在本公開的一種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網元數據包括網元資源樹形結構數據和業務鏈路數據,所述告警數據包括設備類型告警數據、設備告警類型數據、設備告警頻率數據、業務鏈路故障類型數據、業務鏈路故障頻率數據,所述事件信息數據包括事件類型數據和事件頻率數據。
在本公開的一種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數據整合處理包括:
從獲取的所述網元數據、告警數據和事件信息數據中統計出同一設備各個類型的告警與事件信息的出現頻率、時間切片內不同設備告警種類數、時間切片內同一類型的告警的重復發生的次數、時間切片內單一設備故障與告警出現頻率、時間切片內業務鏈路故障類型與告警類型出現頻率。。
在本公開的一種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預設模型為支持向量機模型,所述第一預設模型通過以下方式訓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49582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