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485763.6 | 申請日: | 2021-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413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開翼 | 申請(專利權)人: | 貝塔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6H20/30 | 分類號: | G16H20/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戶 跑步 運動 數據 分析 建議 算法 | ||
本發明涉及智慧步道系統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包括運動強度分析模塊,運動狀態分析模塊,運動建議模塊。該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通過設置在基于步道系統提供運動模式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一套運動分析功能及運動健康管理決策建議,整體上幫助用戶理解運動的含義,和對健康的有效管理的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便于告訴用戶運動的狀態是怎樣的,符合哪些標準,以及如何繼續運動,和后續保養身體,方便用戶形成一個科學的健身運動習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慧步道系統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
背景技術
智慧步道系統從統計運動人口到現在成為智慧公園的標桿應用,其功能已經非常同質化,但從系統的應用場景來說,很多系統依然僅僅是為運動者提供人臉識別,記錄跑者運動信息的智能化應用,完成的是為用戶提供一種簡單輕便的運動模式,但沒有對運動(跑步、騎行)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因為用戶運動本質上為了獲得健康,如每次運動完成后,對于自身健康的影響有哪些利弊,而用戶又該如何選擇有利的運動方式,為用戶一個健康管理的解決方案,才是真正的智慧運動系統應該滿足的應用場景。
現有技術存在以下缺陷與不足:
現有智慧步道系統,缺乏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無法為用戶提供運動模式,同時提供一套完整的健康管理方案,幫助用戶更容易運動,更容易獲得健康。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可以解決現有智慧步道系統,缺乏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無法為用戶提供運動模式,同時提供一套完整的健康管理方案,幫助用戶更容易運動,更容易獲得健康問題。
為實現上述的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包括運動強度分析模塊,運動狀態分析模塊,運動建議模塊。
優選的,所述強度分析模塊中運動強度模型算法為,
通過運動狀態分析明確劃分運動強度,區分高中低的強度,以跑步運動運動平均配速作為計算參數,結合最新國家馬拉松配速標準,將配速劃分為12分鐘/公里、9分鐘/公里、5.5分鐘/每公里,及小于5.5分鐘/每公里配速4個標準,并依次將對應跑步狀態12分鐘/公里劃分為散步、9分鐘/公里劃分為慢跑、5.5分鐘/每公里劃分為奔跑、小于5.5分鐘/每公里劃分為飛奔,其中,小于12分鐘/公里即為高強度運動,通過強度分析模塊對跑者的運動數據做完整的運動狀態分析。
優選的,所述運動狀態分析模塊中運動狀態模型算法為,
平均配速不小于12時、且運動時長不到15分鐘,視為中等運動強度,不滿足15分鐘必要健康標準,為運動偏少狀態;
平均配速小于12時,但運動時長不足5分鐘,即高強度運動不滿足5分鐘,視為運動偏少狀態;
平均配速不小于12時,且運動時長不到30分鐘,視為中等運動強度,且滿足每日15分鐘必要標準、并接近健康標準,視為健康運動狀態;
平均配速小于12時,且運動時長滿足5分鐘,即高強度運動滿足5分鐘,視為健康狀態。
優選的,訓練類型的運動狀態與所述運動狀態模型算法計算方式同樣,單次運動時長超過1小時或高強度運動超過半小時,并非為人身體正常狀態,即為負荷運動狀態。
優選的,所述運動建議模塊中運動建議模型算法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貝塔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經貝塔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48576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取水分流用排水洞結構
- 下一篇:一種自給式壓縮空氣呼吸器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