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485763.6 | 申請日: | 2021-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413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開翼 | 申請(專利權)人: | 貝塔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6H20/30 | 分類號: | G16H20/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戶 跑步 運動 數據 分析 建議 算法 | ||
1.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運動強度分析模塊,運動狀態分析模塊,運動建議模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強度分析模塊中運動強度模型算法為,
通過運動狀態分析明確劃分運動強度,區分高中低的強度,以跑步運動運動平均配速作為計算參數,結合最新國家馬拉松配速標準,將配速劃分為12分鐘/公里、9分鐘/公里、5.5分鐘/每公里,及小于5.5分鐘/每公里配速4個標準,并依次將對應跑步狀態12分鐘/公里劃分為散步、9分鐘/公里劃分為慢跑、5.5分鐘/每公里劃分為奔跑、小于5.5分鐘/每公里劃分為飛奔,其中,小于12分鐘/公里即為高強度運動,通過強度分析模塊對跑者的運動數據做完整的運動狀態分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運動狀態分析模塊中運動狀態模型算法為,
平均配速不小于12時、且運動時長不到15分鐘,視為中等運動強度,不滿足15分鐘必要健康標準,為運動偏少狀態;
平均配速小于12時,但運動時長不足5分鐘,即高強度運動不滿足5分鐘,視為運動偏少狀態;
平均配速不小于12時,且運動時長不到30分鐘,視為中等運動強度,且滿足每日15分鐘必要標準、并接近健康標準,視為健康運動狀態;
平均配速小于12時,且運動時長滿足5分鐘,即高強度運動滿足5分鐘,視為健康狀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其特征在于:訓練類型的運動狀態與所述運動狀態模型算法計算方式同樣,單次運動時長超過1小時或高強度運動超過半小時,并非為人身體正常狀態,即為負荷運動狀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運動建議模塊中運動建議模型算法為,
根據不同的運動狀態,跑者對身體自身的機能使用情況已經明確,如運動量偏少即為運動不足,需要補充運動;運動量已達到健康標準即健康運動狀態需要保持保養身體機能、因此需要放松平衡心率、不過多消耗機能;運動量已達到訓練標準即訓練運動狀態,則需要快速恢復機能,防止影響第二日狀態;運動量偏多即負荷運動則需要保護身體部位,不致發生損傷;
具體建議分別如下:
運動量偏少:每日散步至少15分鐘,保證身體每日必須的運動量;
運動量已達到健康標準:運動后弓步壓腿5分鐘,平和心率放松肌肉;
運動量已達到訓練標準:運動完成后做5分鐘的全腿拉伸運動促進筋骨伸展;
運動量偏多:運動過后進行拉伸、冷敷關節、按揉肌肉可緩解酸痛保護關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戶跑步運動數據分析及運動建議算法具體實施技術方案如下,
(1)用戶數據獲取,用戶通過人臉識別,登錄智慧步道客戶端,客戶端程序通過當前用戶人臉id請求服務器端系統程序,獲取當前用戶的運動數據;
(2)獲取用戶運動數據數據同時,系統請求服務器進行對用戶運動數據進行計算,并返回結果;
(3)對用戶運動數據進行計算的同時,對用戶的運動狀態進行分析,判斷用戶今日運動量如何,是否符合國際健康醫學定義的健康標準,如運動較少、運動達標、健康運動狀態、運動負荷狀態,并返回結果進行相應語音提示;
(4)運動建議,對不同的運動狀態,按照運動護理相關知識轉化的算法模型,推導合理的運動建議,如身體全彎曲、小腿按摩等建議策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貝塔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經貝塔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48576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取水分流用排水洞結構
- 下一篇:一種自給式壓縮空氣呼吸器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