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凝析氣藏反凝析傷害的井組解堵和單井解堵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478830.1 | 申請日: | 2021-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2206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06 |
| 發明(設計)人: | 張霞林;席長豐;趙芳;劉彤;王伯軍;石蘭香;杜宣;唐君實;李秋;蔣有偉;關文龍;王紅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3/00 | 分類號: | E21B43/00;E21B43/12;E21B43/25;E21B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格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35 | 代理人: | 王申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凝析氣藏反凝析 傷害 井組解堵 單井解堵 方法 | ||
1.一種凝析氣藏反凝析傷害的井組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據凝析氣藏的反凝析傷害分布范圍確定空氣注入量,所述反凝析傷害分布范圍為井組的反凝析傷害分布范圍;
從所述井組中篩選井改為注空氣井,按照所述空氣注入量往所述注空氣井中注入空氣,達到第一設定時間時在所述注空氣井中點火;
若根據所述注空氣井的當前井口壓力的下降幅度,和/或所述井組中的生產井的產油量的下降幅度判斷解堵成功,停止空氣的注入,往所述注空氣井中注入氮氣滅火。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凝析氣藏的反凝析傷害分布范圍確定空氣注入量,具體包括:
根據凝析氣藏的反凝析傷害在水平方向上的平均分布面積和縱向平均分布高度確定空氣注入量。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凝析氣藏的反凝析傷害在水平方向上的平均分布面積和縱向平均分布高度確定空氣注入量,具體包括:
根據凝析氣藏的反凝析傷害在水平方向上的平均分布面積S和縱向平均分布高度h,利用下式確定空氣日注入量Qair:
Qair=0.82Sh。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注空氣井中點火,具體包括:
若所述凝析氣藏為稀油凝析氣藏,在所述注空氣井中將點火溫度控制在300℃以上點火;
若所述凝析氣藏為稠油凝析氣藏,在所述注空氣井中將點火溫度控制在450℃以上點火。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注空氣井中點火后,還包括:
監測所述井組中的生產井產出氣中的CO2含量是否達到設定含量閾值;
若是,確定點火成功;
若否,重新執行所述在所述注空氣井中點火,直至監測到所述井組中的生產井產出氣中的CO2含量達到設定含量閾值。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設定含量閾值為12%。
7.一種凝析氣藏反凝析傷害的單井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據凝析氣藏的反凝析傷害分布范圍確定空氣注入量,所述反凝析傷害分布范圍為單井的反凝析傷害分布范圍;
將所述井改為注空氣井,按照所述空氣注入量往所述注空氣井中注入空氣,達到第一設定時間時在所述注空氣井中點火,待當前井口壓力達到設定壓力條件,停止空氣的注入,燜井第二設定時間后將所述注空氣井改為生產井采油;
若根據所述生產井的當前井口壓力的下降幅度和/或產油量的下降幅度判斷解堵成功,往所述生產井中注入氮氣滅火。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當前井口壓力達到設定壓力條件,具體包括:
當前井口壓力與所述井注空氣前的井口壓力的差值小于設定差值閾值。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燜井第二設定時間,具體包括:
燜井3~5天。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判斷當前生產井的反凝析傷害分布范圍是否小于設定傷害允許范圍;
若否,根據當前生產井的反凝析傷害分布范圍確定空氣注入量,將當前生產井改為注空氣井,按照當前確定的空氣注入量往當前注空氣井中注入空氣,達到第一設定時間時在注空氣井中點火,待當前井口壓力達到設定壓力條件,停止空氣的注入,燜井第二設定時間后將當前注空氣井改為生產井采油;若根據當前生產井的當前井口壓力的下降幅度和/或產油量的下降幅度判斷解堵成功,往生產井中注入氮氣滅火;
返回執行所述判斷當前生產井的反凝析傷害分布范圍是否小于設定傷害允許范圍。
11.如權利要求7~10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往所述生產井中注入氮氣滅火后,還包括:
將所述生產井的將開采方式切換為解堵前的凝析氣藏開采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47883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