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菌低毒牙/骨修復活性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428195.6 | 申請日: | 2021-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6728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8 |
| 發明(設計)人: | 疏秀林;謝小保;廖俊達;施慶珊;彭如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廣東省微生物分析檢測中心) |
| 主分類號: | A61L27/22 | 分類號: | A61L27/22;A61L27/20;A61L27/18;A61L27/12;A61L27/50;A61L27/5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科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劉明星;朱聰聰 |
| 地址: | 51007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抗菌 毒牙 修復 活性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抗菌低毒牙/骨修復活性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將醇銨與烷基化劑溶解于正己烷中進行反應,反應后用乙醚洗滌,濃縮獲得液體;將液體溶解于水中,加入陰離子交換樹脂進行交換,去除水,然后用乙酸乙酯、乙醚依次進行洗滌,干燥即為雙陰離子離子液體;取雙陰離子離子液體,加入納米磷酸鈣和陽離子聚合物,攪拌均勻形成溶膠,靜置即可形成軟凝膠;然后低溫加熱攪拌下加入陰離子聚合物,并倒至模具靜置;將凝膠用乙醇水溶液清洗,去除未反應的離子液體;將所得材料復溶于CSP和P11?4雙肽水溶液,待形成凝膠后再真空冷凍干燥即得抗菌低毒牙/骨修復活性材料。本發明是利用在膽堿和二羧酸根離子組合的雙陰離子離子液體體系,可溶解納米磷酸鈣顆粒,毒性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用材料技術領域,涉及到一種抗菌低毒牙/骨修復活性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口腔疾病是最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可以導致疼痛、不適、毀容甚至死亡。據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全世界一半人口(35.8億人)有口腔疾病,其中齲齒(蛀牙)是最常見的問題,充填修復是臨床治療齲齒最常見和最有效的方法,如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復合樹脂,具有優異的美觀性和生物相容性,成為牙科缺損治療的重要材料,但是細菌感染引起繼發齲齒是導致復合樹脂修復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決修復材料與牙髓-牙本質復合體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預防繼發齲是牙科修復材料未來20年的發展趨勢。因此,對于牙源性感染的治療,其關鍵問題是如何在“保存現有的牙釉質和牙本質”和“保存牙髓活力”的基礎上,誘導牙再生,又能抗菌防御繼發齲的發生。因此,開發抗菌防御及促牙再生能力兼備的抗感染牙科生物材料彰顯必要,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和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抗菌低毒牙/骨修復活性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其能誘導牙再生,又能抗菌防御繼發齲的發生,同時此材料可拓寬應用到其他骨損傷部位。
在本發明中,我們設計了基于一種膽堿和二羧酸根離子組合的無毒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雙陰離子離子液體。借助雙陰離子離子液體溶解磷酸鈣顆粒,并在無需羧基活化劑條件完成酰胺反應和陰陽離子聚電解質靜電絡合作用,以此來包載納米磷酸鈣和活性雙肽,從而開發出新型安全的牙源性抗菌牙科替代品。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方案:
a、將醇銨與烷基化劑溶解于正己烷中進行反應,反應后用乙醚洗滌,濃縮獲得液體;
b、將所得a)液體溶解于水中,加入陰離子交換樹脂進行交換,完全交換成氫氧化物后再加入二羧酸進行反應,去除水,然后用乙酸乙酯、乙醚依次進行洗滌,最后真空干燥即為雙陰離子離子液體;
c、取雙陰離子離子液體,加入納米磷酸鈣和陽離子聚合物,攪拌均勻形成溶膠,靜置即可形成軟凝膠;然后在45-50℃加熱條件下加入陰離子聚合物,攪拌,并倒至模具靜置即可形成凝膠;將凝膠用乙醇水溶液清洗,去除未反應的離子液體;將所得材料復溶于CSP和P11-4雙肽水溶液,待形成凝膠后再真空冷凍干燥,即得抗菌低毒牙/骨修復活性材料。
優選,所述的步驟a的反應是在60-90℃下攪拌反應1-4天。
優選,所述的步驟b的反應是室溫下攪拌2-5小時。
優選,所述的醇銨為氨基二醇類化合物,進一步優選為2,2'-二羥基二乙胺、N-甲基二乙醇胺或N-乙基二乙醇胺;醇銨的濃度優選10~100mmol/ml。
優選,所述的烷基化劑為:1-氯丁烷、1-溴丁烷、2-溴乙基乙醚;所述的醇銨摩爾用量是烷基化劑1.1~4.0倍。
優選,所述的二羧酸為丙二酸、己二酸、戊二酸、琥珀酸、富馬酸;二羧酸濃度是醇銨物質的量濃度的0.5~1.0倍。
優選,所述的納米磷酸鈣為納米羥基磷灰石、納米α-磷酸三鈣、β-磷酸三鈣或無定型磷酸三鈣;添加納米磷酸鈣的濃度為0.01g/ml~1g/ml,優選是0.01~0.1g/m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廣東省微生物分析檢測中心),未經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廣東省微生物分析檢測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42819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家用連續揮發性成分提取裝置及其提取方法
- 下一篇:一種預制樁沉樁工法





